目录

2638264600 的个人博客

记录精彩的程序人生

标签: 佛学 (52)

说说入定住定出定

先把入定感觉讲一遍:当感觉到身体逐渐、逐渐消失;接着感到自己的呼吸逐渐由粗变细了;接下来感觉到自己的念头逐渐、逐渐减少,没有了。在这种情况下即是进入定中了。 死亡的过程和入定是一样的。 怎样出定的呢? 通常是在入定前动一个念头,告诉自己入定多久 (如要入定几个小时或几天)。那么时间一到,自然而然会出定。如果入定前,没动念头,即没把出定的时间输进去,又无外人引出,自己很难出定。有极个别的人,在入定前没有暗示自己入定的时间,他很难出定。必须要别人来帮助出定。 中国有一种弹指的方法,同修看到对方入定出不来了,就在他的耳边三弹指叫出定。后来发明了引磬,“引磬”,顾名思义,就是从深禅定中把人唤醒引出而使用的磬。 你们现在可以通过一种想象力,来想象一下入定的过程: 先想着自己的身体空掉了,接着呼吸由粗变细,渐渐没有了,念头也没有了。只有灵明的觉知存在。 出定和入定的感受恰恰相反,首先忽然感受到自己的身体渐渐存在了,再感受到自己有呼吸了,再下来就是感到有念头了,接着会分析,会判断了。当这三种现象一出现,眼睛一睁开,发现自己又存在了。 为什么有的人不知道怎么突然入定了,也不知道怎么突然出定了?这种情况....

楞严经——观音圆通法门

尔时观世音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忆念我昔无数恒河沙劫,于时有佛出现于世,名观世音。我于彼佛发菩提心。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一者,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

七支坐法讲解 有更新!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南怀瑾老师 > 南师著作 > 定慧初修 第五章 禅观略讲 ---定慧初修 静坐姿势——七支坐法 一、静坐与七支坐法 定力的修持为成就一切事业的基础。依佛法来说,习定是内学外学的共法。修定l的工夫则须由禅定的修习中获得,而所有禅定的法门当先从静坐入门。 中国的佛、儒、道三家及印度的婆罗门、瑜伽等的静坐姿势,综合历来的相传,约有九十六种之多,其中包括各种姿势与方法。佛法通常采用的姿势为毗卢遮那佛的七支坐法为准则,又简称它为跏趺坐,俗名盘足坐法。 二、七支坐法的要点 所谓七支坐法,就是指肢体的七种要点,包括足、背脊、肩、手、头、眼、舌等七部位。 l、双足跏趺(双盘足)。如果不能双盘,便用单盘。或把左足放在右足上面,叫做如意坐。或把右足放在左足上面,叫做金刚坐。开始习坐,单盘也不可能时,也可以把两腿交叉架住。 2、背脊梁直竖。腰部自然挺立.胸部舒展,身体衰弱或有病的,初步不可太过拘泥直竖,更不可过分用力,功夫到了,自然挺直。 3、左右两手环结在丹田(小腹之下)下面,自平放于胯骨部分。两手心向上,把右手背平放在左手手心上面,两个大拇指轻轻相拄,这叫做“结....

十六特胜——佛说大安般守意经-原文+附录 有更新!

佛说大安般守意经序   吴康僧会撰   夫安般者。诸佛之大乘。以济众生之漂流也。其事有六以治六情。情有内外。眼耳鼻舌身心谓之内矣。色声香味细滑邪念谓之外也。经曰诸海十二事。谓内外六情之受邪行。犹海受流。饿夫梦饭盖无满足也。心之溢荡无微不浃。恍惚仿佛出入无间。视之无形听之无声。逆之无前寻之无后。深微细妙形无丝发。梵释仙圣所不能照明默种于此化生乎。彼非凡所睹。谓之阴也。犹以晦曀种夫深芬闿手覆种。孳有万亿。旁人不睹其形。种家不知其数也。一朽乎下万生乎上。弹指之间心九百六十转。一日一夕十三亿意。意有一身心不自知。犹彼种夫也。是以行寂。系意着息数一至十。十数不误意定在之。小定三日。大定七日。寂无他念怕然若死。谓之一禅。禅弃也。弃十三亿秽念之意。已获数定转念着随蠲除其八。正有二意。意定在随。由在数矣。垢浊消灭心稍清净。谓之二禅也。又除其一注意鼻头。谓之止也。得止之行。三毒四走五阴六冥诸秽灭矣。煚然心明踰明月珠。淫邪污心。犹镜处泥秽垢污焉。偃以照天覆以临土。聪睿圣达万土临照。虽有天地之大靡一夫而能睹。所以然者由其垢浊。众垢污心有踰彼镜矣。若得良师刬刮莹磨。薄尘微曀荡使无余。举之以照。毛发面理无微不察....

十六特胜——重点讲解(跟着鼻子呼吸的往来叫「随息」,那影子都没有!) 有更新!

「十六特胜」名称,「特」特别的,「胜」殊胜,特别的胜,胜利的,赚钱的,不是蚀本的。 一、「知息入」,什么是息?,呼吸往来,安那般那,一呼一吸叫做一息。你要懂了这个呼吸观,就懂了动与静,宇宙间只有两个事,一动是一静,在物理世界,是一动一静,在身体上,就是一呼一吸。换句话,在物理,一去、一来;一个白天、一个夜里;一个清醒、一个睡着,等等,都是相对的。所以叫你知道「息入」。「息」最粗的是鼻子进出的呼吸,最容易认得了,为什么用呼吸来修呢?因为五大地、水、火、风、空,「地大」是物质的;「火大」是温度;「水大」是液体的,温度和液体没有关系;「风大」,我们晓得是气,你认得气吗?气在我们禅堂里,没有风,有风没有?你感觉的那个,就是风,一点风没有,你有感受的,那个就是气,「风大」;「风」的后面是「空」。「风大」和「空大」是一组;「水大」和「地大」是一组,「火大」配合那个一组一组的,可是这四大,大乘佛学告诉你,《圆觉经》、《楞严经》都讲过,四大性离,这五大都在「空」中,它不是组合在一起,到「风大」一来,风力强了,把水吹干了,水站也站不住了,它退到「空」里头去了;当「水」太强了,「风」就吹不进来,水与火,每....

十六特胜——实修《大安般守意经》问答 有更新!

实修《大安般守意经》-实修大安般守意经 ——————根据一九九五年三月十五日录音磁带记录 南老师怀瑾(以下简称南师):我们今天聚在一起研究完了《大安般守意经》,安般是古代的梵语翻音(翻译),详细讲是安那般那,出入息。这是释迦牟尼亲口传授的。实际上很多经典里头都包含,内容都有放进来的,佛教我们怎么修持的一种很实际的方法。拿现在的话讲是很科学的,很平淡的,很规矩的,一步一步都告诉我们,大家看不懂。而且后来佛学昌明了以后,反而把这些修证做功夫之路不重视,大家犯了一个错误——好高鹜远。大家一来都想走高路子,都想一来就马上开悟成佛。好高鹜远,对佛法没有实际修持。现在世界上还在流传安那般那——利用呼吸修行的方法,印度也好,中国也好,几千年都在流传,都变了。中国后来就变成乱七八糟的气功,也不懂得真正的气。印度也一样。那么,流传到西方去呢,把这种数息的方法用到医学上去,所以西医治失眠,治心理障碍,就叫人注意自己的呼吸,计数字。这个在其他经典里还很多,讲到如何翻译的这部经典,文字古老一点,它意思讲得最清楚了。中国后来天台宗传到日本以后,用这种方法的很多,可是几乎十个人修行、一百个人修行,没有一个成功。那....

十六特胜——佛说大安般守意经原文+译文+33答疑 有更新!

佛说大安般守意经 题解   这里校勘注释和白话翻译的是《佛说大安般守意经》全文,分上、下两卷。原本出自中华书局编辑出版的《中华大藏经》第三十八卷。其上卷,是影印的《金藏》广胜寺本,下卷是影印的《高丽藏》。都同时附有校勘记,将《碛砂藏》(略作《碛》)、《永乐南藏》(略作《南》)、《资福藏》(略作《资》)、《普宁藏》(略作《普》)、《径山藏》,又称《嘉兴藏》(略作《径》)、《清藏》,又称《龙藏》(略作《清》》,和《房山石经》(略作《石》)等多种善本的差别,一一校出,可以说,是现行大藏经中最完善的一种。我充分利用了这些校勘成果,又参对了国内通行的《频伽藏》,以及与之相关的其它译籍加以勘定,想尽力使他更加符合原貌一些。   本经的译者安清,字世高,或尊为安侯,是有史记载最早的知名译家。南朝粱僧佑的《出三藏记集》和慧皎的《高僧传》等均为之作传。他本是安息国人,东汉桓帝初年(约公元一四七年》进入洛阳。灵帝末年(约公元一八八年)关洛扰乱,乃杖锡江南,先后到过浔阳、豫章、广州,卒于会稽。所译经籍,《道安录》记有三十四部,四十卷;《长房录》增补到一百七十六部,一百九十余卷;《开元录》刊定为九十五部,一百....

十六特胜——加行——准提法修持要领开示 有更新!

准提法修持要领开示 我从未正式传授过密法,实际上西藏密法几大教派,红、黄、花、白乃至东密,我都有资格传授。但我不传,原因是:第一,一般人学密法学不好。第二,学的人没资格学。以前传过几次,皆非正式。将来你们不可以此去教人,必须要自己修持成就了,才能教人。修持成就便有征候,自己身心都要转化,不似显教;不似禅宗着眼在心性。换言之,密法是依阿赖耶识起修。外面传密法的很多,在我眼里大半非真正密法。学密法很严重,搞不好就成外道,也可说是魔道。 禅宗佛法是“即生成就”,密法则标榜“即身成就”。比“即生”还严重,连带这个肉身也成就,它是依第八阿赖耶识起修,显教其他法门可说是依第六意识从意识方面起修。六祖云:“六七因上转,五八果上圆。”密法直接修五八果上圆,直接走这个路线,因为直接把阿赖耶识种子当现行中把它转了,所以前五识也跟着转,故号称“即身成就”有其理由。它不走空的路,走有的路,这个“有”也“即有即空”。净土宗的修法另一个角度看,也是大密宗,当然真的禅宗也可以说是大密宗,空有双圆,是真正的密宗。所以平常不大传,因为一般人教理都不大通的。 其次,修密法是释迎牟尼佛过后,真正学佛的榜样。修行是很严肃的。....

达摩多罗禅经 有更新!

达摩多罗禅经 东晋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罗译 达摩多罗禅经卷上 夫三业之兴以禅智为宗。虽精粗异分而阶籍有方。是故发轸分逵涂无乱[跳-兆+(轍-車)]。革俗成务。功不待积。静复所由。则幽诣造微。渊博难究。然理不云昧。庶旨统可寻。试略而言。禅非智无以穷其寂。智非禅无以深其照。然则禅智之要。照寂之谓其相济也。照不离寂。寂不离照。感则俱游。应必同趣。功玄于在用。交养于万法。其妙物也。运群动以至一而不有。廓大像于未形而不无。无思无为。而无不为是故洗心静乱者以之研虑。悟彻入微者以之穷神也。若乃将入其门机在摄会。理玄数广道隐于文。则是阿难曲承音诏。遇非其人必藏之灵府。何者心无常规其变多方。数无定像待感而应。是故化行天竺。缄之有匠。幽关莫辟。罕窥其庭。从此而观。理有行藏。道不虚授。良有以矣。如来泥曰未久。阿难传其共行弟子末田地。末田地传舍那婆斯。此三应真咸乘至愿。冥契于昔功在言外。经所不辩必闇軏无匠孱焉无差。其后有优波崛。弱而超悟。智绍世表。才高应寡。触理从简。八万法藏所存唯要。五部之分始自于此。因斯而椎固知形运以废兴自兆。神用则幽步无迹。妙动难寻涉粗生异。可不慎乎。可不察乎。自兹已来。感于事变怀其旧典者。....

十六特胜——安般守意经-应该是译文 有更新!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城东园,与众所知识大比丘僧俱,如尊者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叶、摩诃迦旃延、摩诃俱絺罗、摩诃劫宾那、摩诃纯陀、阿那律、离婆多及阿难。尔时诸上座比丘都精勤教诲新进比丘,有上座比丘教诲十人者,有上座比丘教诲二十人者,有上座比丘教诲三十人者,有上座比丘教诲四十人者,因此新进比丘经上座教诲,日渐得大进步。 时当月圆日的晚上,结夏安居期后,举行自恣大会。佛世尊露天而坐,众比丘环绕周围。 佛陀环视僧团而开示说:“诸比丘,我很欣悦看到你们在安居后所得的道果,我知道你们还可以得到更高成就。还未得的果位,你们得以得到,还未证悟的,你们得以证悟,我将停留在此,迄下月月圆。” 乡村比丘听说佛将停留一个月,都聚集到舍卫城听佛教示。于是诸上座更热心教诲新进比丘。有上座比丘教诲十人者,有上座比丘教诲二十人者,有上座比丘教诲三十人者,有上座比丘教诲四十人者,因此新进比丘经上座教诲,日渐得大进步。 时当次月月圆之日,世尊露天而坐,环视僧团而告之曰: “诸比丘,我们的僧团既纯且善,不作琐碎之谈,不说绮语,堪受供养,为世之福田。此僧团世所稀有,远人闻风亦均负笈而至。” “诸比丘,此僧团有比丘已证阿....

十六特胜——加行——准提法修持仪轨简要 有更新!

【生起次第】 预备: 1、手结定印。 2、金刚跏趺(右腿放在左腿上而坐)。 3、调呼吸至身心宁静。 4、观想头顶上约二寸高有梵文“LA”字,大约直径一寸,放白色光,光明遍照自己全身,乃至遍法界。 一、净法界咒:嗡蓝(音嗡那)。 1、左手持念珠,右手结金刚拳印,置于右膝上。 2、念净法界咒二十一遍,每七遍后加念“娑诃”一遍。 二、护身咒:嗡齿临(音嗡逞)。 1、右手结金刚拳印。 2、念护身咒二十一遍,每七遍后加念“娑诃”一遍,念毕,即用金刚拳印印额、左肩、右肩、心、喉五处,每印一处,即念“吽”一声。 3、此身即转成金刚密身,诸魔不得其便。右拳散於顶上。 三、六宇大明咒:嗡嘛呢叭弥吽 1、双手结莲花手印,或左手结金刚拳印,置於左膝上。 2、观想四臂观音,口念六字大明咒百零八遍,念毕,金刚拳印(或莲花手)散於顶上。 3、刹那顷,空去自身我执,浑入虚空中,虚空与我无二无别,亦无虚空之量,我与虚空皆了不可得。 4、观想虚空与我无二之中,十方起大风轮,风融于火,火融于水,水融于金刚地,地上涌起八叶巨莲,放射七彩光明。 5、莲蓬座中,生起我身,顶上放光,迎请本师毗卢遮那佛,刹那顷,本师现丈六金身,无....

十六特胜——宝瓶气 有更新!

密宗深密修气法之一为宝瓶气,配合瑜珈亦可称为茶壶气或瓶气,修气到达呼吸停止,仍有微气出入,密宗称为宝瓶气,身中气充满的人,大肚一定消,坐姿自然正直,不端正不如法处会自然改正。此宝瓶,道教名为风炉或练丹炉。 修法: 一、两腿金刚坐,两手结金刚亥母手印,手心向下,于胯部挺身双臂,肩胛自然高,呈山字形。收下颌,缩小腹。 二、以鼻孔自然吸气,不用手指按鼻孔,以细,慢,长的原则吸气令满。然后闭气,待无法忍耐时始将气呼出,视闭气时间长短而分三瓶成就。 1,下瓶成就:闭气时间长达三十六次,以右手拍右腿,左腿,前额,及弹指一下为一次。 2,中瓶成就:闭气时间长达七十二次。 3,上瓶成就:闭气时间长达一百零八次。 要领: 左鼻通方作宝瓶气,若右鼻通,左鼻不通,则不可做宝瓶气。 修宝瓶气为的是强制打通脉轮。道家叫做闭气功夫,很多宗派都极重视此项功夫,屏气就时,水不能溺,火不能烧,感冒时做宝瓶气其应如效。 人将死时,三脉会告诉你何时死亡,若能七昼夜不食,封气脉,可逃小死,其效远在太极拳之上。 宝瓶气自身本具,以指按鼻而气不外溢为上。午前指子时至已时,用左鼻孔呼吸,午后指午时至亥时,用右鼻孔呼吸。 对宝瓶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