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2638264600 的个人博客

记录精彩的程序人生

经典——《灵源大道歌》,仙道中最稳妥最普度的法门,附详解——只有一半

《灵源大道歌》按陈撄宁考定为宋徽宗时期女真曹文逸所作,然虽是女真所做,但不是专讲女真口诀。

凡是学道之人,无论男女老少,用这个功夫,都很有效验,可以算得仙道中最稳妥最普度的法门。

本篇好处在毫无隐语,从头到尾,都明明白白,阐扬眞理。不似别种丹经,多有龙虎铅汞、天干地支、河图洛书、五行八卦。

道教|《灵源大道歌》,仙道中最稳妥最普度的法门,附详解!

本篇共128句,特分为上下详解。

下附原文及注解:

第一句、第二句:我为诸君说端的 命蒂从来在眞息

我,曹文逸自称;诸君,指当时并后世修仙学道的人;端的,即是眞正而又的确。命蒂,即是吾人生命最关紧要的地方。凡花叶瓜果,和枝茎相连处,都叫作蒂,此处一断,花叶就立刻枯槁,瓜果就不能生长。眞息与凡息不同,凡息麤,眞息细;凡息浅,眞息深;凡息快,眞息慢;眞息是凡息的根源,凡息是眞息的发洩;眞息可以化为凡息,凡息也可以化为眞息。譬如山中石头缝里流出的泉水,就是眞息;江河中风翻浪涌的长流水,就是凡息。

道教|《灵源大道歌》,仙道中最稳妥最普度的法门,附详解!

第三句、第四句:照体长生空不空 灵鑑含天容万物

照体,是回光返照自己性体。长生,即是性体永久存在。空,是说性体本空。但因为这个性体无所不包,眞空与妙有同时显露,所以又说不空。鑑,是镜子。灵鑑,就是指性体而言。含天容万物,就是把天地万物都包含容纳在这个灵鑑之中。第二句,说的是命。第三、第四句说的是性。

道教|《灵源大道歌》,仙道中最稳妥最普度的法门,附详解!

第五句、第六句:太极布妙人得一 得一善持谨勿失

《易经》上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道德经》上说:“此两者同出而異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这就是太极布妙的意思。一就是道。得一就是得道。老子说:“道生一。”庄子就说:“无极而太极。”老子说:“一生二。”孔子就说:“太极生两仪。”因此我们可以明白,道就是无极,一就是太极,二就是两仪,两仪就是阴阳,阴阳就是性命,性命就是神气。道不可说,一不可见。凡可以说可以见的,不是二,就是三。譬如上下、左右、前后、大小、长短、厚薄、多少、轻重、冷热、刚柔、吉凶、利害、善恶、是非、虚实、有无、性命、神气、阴阳,这些相对的都是二。在这些二的当中那个就是三。有了三以后,就能演变而成千成万。所以老子说:“三生万物。”万物既然是从道中生出来的,我们人类号称万物之灵,自然也是从道中生出来的。离开道就没有世界,也就没有人类。人得一,是说每个人都得着大道全体中极小一部分,但可惜微末得很。倘若我们把这点微末东西再弄失掉,恐怕第二世连人也做不成,渐渐要变成下劣的动物。所以作者劝大众们,幸而生成一个人身,就应该时时刻刻小心谨愼,护持此道,切勿令它丧失。

道教|《灵源大道歌》,仙道中最稳妥最普度的法门,附详解!

第七句、第八句:宫室虚闲神自居 灵府煎熬枯血液

宫室虚闲,比喻人身没有恶习和各种不良的嗜好,以及心中没有妄想和杂念。果能如此,我们的元神自然安安稳稳住在里面,不致於流离失所,飘荡忘归。然而世上人们,心中常常被七情六欲搅扰,没有片刻清涼。情欲一动,阴火跟着就动。阴火一动,周身气血津液都要受伤。弄得面黄肌瘦,形容枯憔。这个病根,就在於人人心中看不破,放不下。所以说灵府煎熬枯血液。人的意识与思想发源之处,叫作灵府。

道教|《灵源大道歌》,仙道中最稳妥最普度的法门,附详解!

第九句、第十句:一悲一喜一思虑 一纵一劳形蠹弊

凡人当失意的时候,就要悲哀。当得意的时候,就要欢喜。遇到困难,不能解決,就要思虑。未得患得,既得患失,更不免时时用尽心思。我们平时所经过的境界,十分之九都是失意,很少有得意的时候。几十年有限光阴,就在忧患中消磨乾净。身心放松是纵,身心紧张是劳。一时放松,一时紧张,就是一纵一劳。我们的肉体受不住这许多刺激,自然要变成衰朽,不可救药了。形蠹弊,是说身体里面腐坏,等於木头被虫蛀一样。

道教|《灵源大道歌》,仙道中最稳妥最普度的法门,附详解!

第十一句、第十二句:朝伤暮损迷不知 丧乱精神无所据

早也吃亏,晚也吃亏,自己糊糊涂涂,不晓得厉害,精神耗丧而昏乱。若问他们:在世做人怎样可以做得好,出世修道怎样可以修得成?他们丝毫没有把握。

第十三句、第十四句:细细消磨渐渐衰 耗竭元和神乃去

因为是细细消磨,所以吾人身体有亏损,尚不致於感受剧烈痛苦。因为是渐渐衰老,所以人生数十年中,每容易忽略过去,不知不觉地头髮白了,面皮皱了,不知不觉地血液枯了,筋骨硬了。元和,就是元始中和之气,又名为先天炁。实在讲起来,就是生天生地生人生物的一种生气。宇宙间生气,本是无穷。但每个人身体上由娘肚子里带来的那点生气,可怜太少。从小到老,几十年中,身体里面所储蓄的生气消耗已尽,我们的灵魂就要和我们的肉体告别了。形神分离,人岂能不死。

道教|《灵源大道歌》,仙道中最稳妥最普度的法门,附详解!

第十五句、第十六句:只道行禅坐亦禅 圣可如斯凡不然

禅字可以作定字解。一般唱高调的人,都晓得说:行也在定,坐也在定,甚至於睡卧也在定,不必要做什么功夫。倘若早早晚晚,刻苦用功,反嫌他过於执著,缺乏活泼天机,或者笑他是磨砖做镜。然而这种话只能对程度很高的人说,不能对普通人说。圣人可以这样做,凡夫万万办不到。

道教|《灵源大道歌》,仙道中最稳妥最普度的法门,附详解!

第十七句、第十八句:萌芽脆嫩须含蓄 根识昏迷易变迁

草木最初从土里长出的小苗,叫作萌芽。因为它的体质脆弱而娇嫩,经不起损伤,须要培养有法,保护得宜,他日方有成材的希望。这就是比喻人身中一点生气,根基不牢,最容易丧失,须要设法把它含蓄在身内,不让它常常向外面发洩,然后吾人寿命方可延长。眼耳鼻舌身意,叫作六根。六根所起的作用,就是六识。根与识被尘境所扰乱,陷入昏迷状态,容易由善变恶,由正变邪。若不彻底下一番苦功,恐怕没有什么好结果。

道教|《灵源大道歌》,仙道中最稳妥最普度的法门,附详解!

第十九句、第二十句:蹉跎不解去荆棘 未闻美稼出荒田

荒田之中,多生荆棘。倘若懒惰懈怠,游手好闲,不把田中荆棘斩除乾净,好的稻穀決不会生长出来。这两句话,比喻人心中妄想以及恶劣的习惯若不去尽,功夫很难有进步,好的效验不易於发现。

第二十一句、第二十二句:九年功满火候足 应物无心神化速

九是阳数中的极数。九年,表示纯阳之意,不是必定要九个年头。功满是说功夫圆满。火候足,是说用功到了这个时候,可以告一段落。应物,就是在世间做利物济人的事业。无心,就是随缘去做,不是有心要做功德。神化速,就是用自己全神来行教化,功效自然很快。《孟子》书上说:“所过者化,所存者神。”与此处意思相同。

道教|《灵源大道歌》,仙道中最稳妥最普度的法门,附详解!

第二十三句、第二十四句:无心心即是眞心 动静两忘为离欲

无心心,就是无念头的心体。普通人心中没有一分钟不起念头,他们认为这个念头是心的本体,其实错了。诸君要晓得,那个无念的心方是眞心,有念的心却是假心。人能认识眞心,自然一动一静全是天机,可以做到忘物忘形的境界,这个就叫做离欲。

第二十五句、第二十六句:神是性兮气是命 神不外驰气自定

古丹经常说:“是性命,非神气。”是对功夫深、程度高的人说法。此处说:“神是性,气是命。”是对普通人说法。各有用意,并非矛盾。因为普通人只认得他们自己的肉体,除了肉体以外,从来不注意到神气上去。如果教他们认得神气两个字的作用,比较普通人已算是大有进步,性命二字的眞相,只好留待日后他们自己去参悟了。修鍊家初等功夫,离不掉神气,须要把自己的神收在肉体里面,然后气方能定得下。

道教|《灵源大道歌》,仙道中最稳妥最普度的法门,附详解!

第二十七句、第二十八句:本来二物更谁亲 失却将何为本柄

二物,就是神与气。这两样东西,本来最亲密不过。神离开气,神无所养;气离开神,气无所驭。没有气来养神,神就要逃亡;没有神来驭气,气就要耗散。失掉一项,即等於失掉两项,请问还有什么东西作我们身体的根本,作我们自己的把柄呢?

第二十九句、第三十句:混合为一复忘一 可与元化同出没

混合为一,就是做心息相依、神气合一的功夫。复忘一,就是功夫做到神气合一之后,不要死死的执著舍不得放松,须要把这个合一的景象忘记方好。既能合一,复能忘一,那时身中气候,自然与元始造化机关同出同没。出是显露,没是隐藏。化机应该显露时就显露,化机应该隐藏时就隐藏,自己丝毫不作主张。

道教|《灵源大道歌》,仙道中最稳妥最普度的法门,附详解!

第三十一句、第三十二句:透金贯石不为难 坐脱立亡犹倏忽

寻常人精神被肉体限制住了,不能直接达到身外物质上去。修炼成仙的人,精神可以离开肉体,而能支配肉体以外的别种物质,所以说透金贯石不为难。倏忽,是顷刻之间。坐脱立亡,是坐着或者是立着的时候,我们的神倘若要离开肉体,顷刻就可以离开,不致於被肉体所拘束。

第三十三句、第三十四句:此道易知不易行 行忘所行道乃毕

这个道理,虽容易明白,却不易於实行。纵能勉强去行持,也难以毕业。必须由勉强而进於自然,由自然而造於浑然,由浑然而致於释然,才是“行忘所行道乃毕”。

道教|《灵源大道歌》,仙道中最稳妥最普度的法门,附详解!

第三十五句、第三十六句:莫将闭息为眞务 数息按图俱未是

息,是鼻中呼吸。闭息,是把呼吸暂时闭住。数息,是数自己的呼吸,从一、二、三、四数到几十几百。按图,是按照图样做功夫,或用全副精神死守身中某一窍,或动手动脚做各种姿式。这些法子都不是大道,因为闭息病在勉强,数息未免劳心,按图又嫌执著,对於自然大道相差太远。

第三十七句、第三十八句:比来放下外尘劳 内有萦心两何異

比来,等於近来。曹眞人意思说:修道的人们,在近来这个时候,既然能把身外的一切尘劳都放下了,为什么身内的尘劳却放不下,仍旧有许多东西挂在心头?请问身内百事萦心,比较身外一切尘劳,有何分别呢?

道教|《灵源大道歌》,仙道中最稳妥最普度的法门,附详解!

第三十九句、第四十句:但看婴儿处胎时 岂解有心潛算计

诸君请看婴儿尚未出胎在娘肚子里那十个月的时候,婴儿心中可曾经在暗中算计什么?诸君既要学道,何不先学婴儿?

第四十一句、第四十二句:专气致柔神久留 往来眞息自悠悠

老子《道德经》第十章说:“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专气,就是专心一志在气上面做功夫。致柔,就是功夫柔和到了极处,没有丝毫刚强急迫的样子。果能如此,神就可以久留於身中,而不向外驰,“神不外驰气自定”。气定之后,眞息自有发动之时。悠悠二字,是形容眞息的样子,深长而久远,和缓而悠闲。

道教|《灵源大道歌》,仙道中最稳妥最普度的法门,附详解!

第四十三句、第四十四句:绵绵迤逦归元命 不汲灵泉常自流

绵绵,微细不绝之意。迤逦,旁行连延之意。元命即人身生命根源。这句是形容眞息在身内行动的状态。虽说四肢百骸无处不到,然自有它的归根复命之处。灵泉,在后文又叫作神水。地面上泉水总是往下流,不会往上流。人要用水,非拿器物汲取不可。人身上的灵泉,却无须汲取,自然会在身中周身循环。眞息所到之处,即是灵泉所到之处,因为津能化气,气能化津,充满一身,所以有如此妙用。

道教|《灵源大道歌》,仙道中最稳妥最普度的法门,附详解!

第四十五句、第四十六句:三万六千为大功 阴阳节候在其中

今历法一昼夜共九十六刻,古历法一昼夜共百刻。张紫阳《金丹四百字·序》上说:“夫一年十有二月,一月三十日,一日百刻,一月总计三千刻,十月总计三万刻。行住坐卧,绵绵若存。胎气既凝,婴儿显相。玄珠成象,太乙含眞。三万刻之中,可以夺天上三万年之数,何也?一刻之功夫,自有一年之节候。所以三万刻能夺三万年之数也。故一年十二月,总有三万六千之数。虽愚昧小人,行之立跻圣地。奈何百姓日用而不知。”此段文章,说得很明白,可以作此处注解。曹文逸是宋徽宗宣和年间人,在民国纪元前约七百九十年。张紫阳是宋神宗熙宁年间人,在民国纪元前约八百四十年。两人前后距离不过五十年。所以他们的论调颇有几分相近。

道教|《灵源大道歌》,仙道中最稳妥最普度的法门,附详解!

第四十七句、第四十八句:蒸融关脈变筋骨 处处光明无不通

此二句是说功夫的效验。蒸是蒸发,融是融化,关是关节,脈是血脈,变是变换。先蒸发而后方能融化。常常融化,不要让他坚硬,而后方能慢慢地变换。这个功夫,就叫金丹换骨。处处光明,即是《孙不二女丹经》中所说“元神来往处,万窍发光明”的意思。无不通,即是周身全部通畅,没有一处闭塞。

第四十九句、第五十句:三彭走出阴尸宅 万国来朝赤帝宫

三彭,即是三尸。道书常说,上尸名彭倨,在人头中,令人愚痴没有智慧;中尸名彭质,在人胸中,令人烦恼不能清静;下尸名彭矫,在人腹中,令人贪饮食男女之欲。或名三尸神,又名三尸虫。《太清中黄眞经》上有两句:“可惜玄宫十二楼,那知反作三虫宅。”这个意思,就是说吾人洁净美好的身体被许多三尸虫盘踞在里面,弄得秽恶不堪,是很可惜的。道家斩三尸法子,有用符咒的,有守庚申的,有服丹药的,都不算彻底解決。经常用内鍊功夫,运元和之气,充满脏腑,蒸融关脈,变换筋骨,逼令三尸无处藏身,非抛棄他们的老窠子逃走不可。坏东西一去,好东西就来了。万国来朝,比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的精气神,都会聚会在绛宫一处。绛宫属於心的部位,心属火,其色赤,医家称为君主之宫,所以叫作赤帝宫。

道教|《灵源大道歌》,仙道中最稳妥最普度的法门,附详解!

第五十一句、第五十二句:借问眞人何处来 从前元只在灵台

眞人,即是眞我。吾人肉体有生有死,不能算是眞我,只可以叫做假我。除掉有形质的肉体,尚剩下那个无形质的念头,是否可以叫作眞我?然而也不是眞我。因为那个念头,也是忽起忽灭,不能由自己做主的。再除掉忽起忽灭的念头,另外寻出一个无生无死万劫长存的实体,这个方是眞我,又名为眞人。这个眞人,从前未曾见过面,此刻第一次认识他。究竟他由何处而来呢?其实他从前就住在我们灵台之中,未尝瞬息离开,并非由外面而进来的。

第五十三句、第五十四句:昔年云雾深遮蔽 今日相逢道眼开

因为历年以来,被云雾遮蔽,把眞人的面目隐藏。虽说他从前就住在灵台之中,我们却认识不出。今日功夫做到相当的程度,道眼遂开。道眼既开,如拨云雾而见青天,眞人因此露面。云雾二字,比喻我们的七情六欲妄想杂念。

道教|《灵源大道歌》,仙道中最稳妥最普度的法门,附详解!

第五十五句、第五十六句:此非一朝与一夕 是我本眞不是术

这个功夫,不是一朝一夕做得成,须要经过若干岁月。并且不是用什么取巧的法术,讨什么意外的便宜,仅此寻得吾人本来眞面目而已。

第五十七句、第五十八句:岁寒坚确如金石 战退阴魔加慧力

《论语》上有一句话:“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岁寒,是每年天气最寒冷的时候。凋,是树木落叶子。松柏后凋,是说别种树木到这个时候,都已枯槁零落,独有松柏仍旧青翠不凋。比喻修道的人有坚忍的力量,可以耐得困苦,受得折磨,而不致於改变初心。确字,同坚字一样解释。松柏不凋已经称得起坚确,金石比松柏更要坚确。所以此处拿金石比喻修道人的志气,有金石般的志气,自然能够战退阴魔。阴魔既已去尽,慧力即同时增加。慧是智慧,力是毅力。只有智慧而无毅力,虽可以见道,而不能成道。只有毅力,而无智慧,又恐怕认不清大道,误入旁门。必须智慧与毅力二者俱足,方免遗憾。

道教|《灵源大道歌》,仙道中最稳妥最普度的法门,附详解!

第五十九句、第六十句:皆由虚淡复精专 便是华胥清淨国

心中没有妄想和欲念就是虚。不染一切嗜好并恶习就是淡。仔细研究,彻底明白,就是精。信受奉行,始终如一,就是专。《列子》书上说:“黄帝昼寝,而梦游於华胥氏之国。其国无师长,其民无嗜欲。不知亲己,不知疏物,故无爱憎。不知背逆,不知向顺,故无利害。”其实是一种寓言,等於今人所谓乌托邦之类。人们心中果能十分清淨,也同到了华胥国一样。

第六十一句、第六十二句:初将何事立根基 到无为处无不为

世间无论做什么事,起初总要立一个根基,以后方能有所成就。修道是大事业,更要把根基立稳,方能步步前进。等到功夫纯熟,程度高深,自然显得头头是道。表面上很像无所作为,实际上已是精全气全神全,没有丝毫缺陷。老子《道德经》第三章说:“为无为则无不治矣。”又第三十七章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此篇“到无为处无不为”句,也是根据老子的意思。

道教|《灵源大道歌》,仙道中最稳妥最普度的法门,附详解!

第六十三句、第六十四句:念中境象须除拔 梦里精神牢执持

这两句就是立根基的办法。吾人当静坐的时候,须要把心中杂念打扫乾净。等到坐功纯熟之后,杂念可以完全消灭。然后在睡梦之中,也不忘记修道之事,也同平常静坐的时候一样,自己很有主宰。

—————分割线—————


标题:经典——《灵源大道歌》,仙道中最稳妥最普度的法门,附详解——只有一半
作者:2638264600
地址:http://bk.isseeker.com/articles/2024/08/29/1724916217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