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老师——摘录
南怀瑾老师:不得要领只用嗓子含糊着念准提咒没有效果,我一再强调这个方法
原创: 南怀瑾 迦陵仙音礼敬南怀瑾
念诵方法方面,这里再次强调要点有三--心气合一、声气合一、身心合一。这三项如果做到,音声自然不同,尤其身体内部的气脉、海底轮、脐轮、喉轮、心轮、顶轮等等都会震开。念得如法,喉轮自开,而且因耳通气海,耳根自然向内反闻自性,不往外驰求,心气合一,夫复何难?!得止得定,早晚成办。
念诵主要的就是教你们心气合一的方法,依之而行,如果真有人念到此一状况,持诵一个钟头或半个钟头,那便获益很大,身心的病痛能够逐一去除。可是我坐在这里,听你们一个个的声音,转了一圈听过来,没有人到达这境界的。如此,不要说气脉的脉结(结使)打不开,就是心念的结使贪、瞋、痴、慢、疑、见思惑的结使也打不开。所谓顶轮的脉、喉轮的脉,真的打开了,效果就来。真的你的顶轮的脉打开了,喉轮的脉打开了,那么心轮、大乐轮(丹田)等气脉整个都全部可打开。这个道理要好好参究。
大家念诵的时候,要怎么样才能心气合一,打开脉轮,使气脉归一呢?我一再告诉你们,要一口气一口气的念。到现在所谓一口气一口气的念诵,你们始终没有真正的体会到。如果真正体会到,一开口念诵,已经没有杂想,绝对没有妄念了,自然心气合一,而且感到身心皆空,与法界同体。一开口就做到了嘛!“南-无-”,身体没有了,也没有所谓音声什么的。“南-无-萨-哆-喃-”,身体自然空了。那么为什么注重一口气一口气的念?为的是要使你们内心的气脉打开。所以特别要大家开口念,不要金刚念,因为你们还没有资格做金刚念诵。老实讲,金刚念诵也就是一口气一口气唇齿不动的念,一身百千万个细胞都在动,都在念,身心全投进去了。开口念也是这个道理。“南无萨哆喃三藐三菩陀……嗡部林”,尽量舌头在拌动,唇齿不动。“南无……”**一下就心气合一了,嘴巴自然懒得动,那是因为心气向内归一了。这一点大家要特别的注意。念诵修持更要特别善护念。 **
这样一口气一口气念,念到后来连肚皮都瘪进去了,没有了,还在念;最后放松,自然吸气,充满了再开始念,比你练九节佛风,什么气功都有效。身体、精神越来越健旺,乃至两腿坐不住,气脉念好了,一直念到下面气通了,自然经过屁股那里,一路一路都会自己震开了,到了大腿、膝盖、足底心,连十个足趾头都在发乐。气通了,一身都暖和了,甚至想脱衣服才好哩!而最后连所穿衣服都没有感觉,也没有身体的感觉,完全在一片音声海中,音声海是什么?——空的。念念皆空,念念皆有。然后法界同声,此身同空,投入本尊佛母与我合一的心海中。
持咒有三种念法:金刚念诵、普通的开口念诵和瑜伽念诵。三种念诵,都要晓得调气,调气就是调心。可是你们始终对调气念诵的法门搞不清楚?为什么搞不清楚?这就是你的业障。从喉轮到头轮这一部份的气脉很难通,自己对于一口气一口气心气合一的念诵,根本没有得到要领;乃至很多人都是轻声念,怕把喉咙念哑了,不肯投身进去,这都是懈怠、取巧,甚至有些人认为我只要心念就好了,何必出声呢?也是姑息。
我一再告诉你们,开口念诵等于在修气修脉,要想转这个色身的果报业报,非念不可。音声、气脉在里面念,完全融在一片音声气海里,这个里面就是指你的色壳子。所以用不着修气脉,气脉自然都震开了。但是我们念诵不在求气脉震开,在求专一得止,与“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是一样的道理。不是在那里穷叫唤,我听到你们只在那里吵吵嚷嚷,不是念诵。
要知道这样一口气、一口气的念诵,嘴巴不会发干的,稍微有点感冒,这样一念,出身汗就好了,都化掉了。精神不好的,待精气神一充满,当然好了。乃至肠胃不通也会走通了,心脏不好也会打通了,肺部不清也能清理了,这些都是附带的功能,目的不在医病。释迦牟尼佛不是传下来有禅定修气治病的法门吗?你们弯腰驼背地坐在那里穷嚷,声音再大,有什么用?几十个大破锣,一听便知不是修持人的声音。真修持人的声音,句句从胸襟中流出,每个音声从丹田发出,自自然然的,不假造作。
即使声音停了,键槌(木鱼引盘)一下停了,全堂静了下来,心中还是要此声此音继续瑜伽念诵,还是“南无萨哆喃……”一路下去,不过一个是正常发音,一个是声自内发。瑜伽念就是心念,也是默念。意要观想,都摄六根,耳根回转来,眼根回转来,你身心的念头与观想配合为一,才能得止。瑜伽念诵也在念呀!不是不念。
观音法门从耳根入,到了普贤法门,亦同耳根有关连,闻声在心,这一旨要已透露了《楞严经》是无上的密宗。由观音菩萨的耳根法门,到达普贤菩萨的境界——“心闻洞十方”,自然可以依此大因之力,****身心一天一天的健康起来,定慧也就自然而然地等持了。 ****
南怀瑾老师:这是我的口诀,我把秘密都说了,你们不要出去乱传
原创:南怀瑾迦陵仙音礼敬南怀瑾
“乐由精生,明由气生。”这是我的口诀,是大秘密,我以前都告诉过你,但是你都不记得。精充满了就要开始化了,化了就会得乐;而光明是由气生的。所以,看见光明充满十方世界是由气生的,也不过是如此。“无念空,由神生”,所以道家讲的“精化气,气化神,神还虚”都是对的。
道家这句话连下来的最后一句是:“虚空粉碎,大地平沉”,虚空都粉碎了,归到本位。如果还有个空的境界,那就是四禅八定的空无边处定的境界,那还是在唯心、唯识、第六意识的境界里。“粉碎虚空,大地平沉”讲的是般若彻底的空。
这可是我的专利,不能随便卖哦!如果自己没有修证到,随便传人,叫“未悟谓悟,未证言证”。等于说,一个没有钱的人冒充有钱,骗人,那可是犯菩萨大戒哦,弄不好会堕落很厉害。所以密宗叫你守秘密,也是这个原因。道家也说:“妄传非人,必遭天谴”,因为自己喜欢吹牛,喜欢表现自己高明,随便传法给不是根器的人,会得上天惩罚,会有果报的。有人甚至会把命都丧掉,这可不是开玩笑的。
道家讲的“还精补脑”这个时候,是开始化气了还是已经化气了?在下面的时候是精,到脑上以后同时就在化气,几乎没有界限差别。但是严格的讲,是有先后,有逻辑层次差别的,这是很精细的。所以古人有的道书上写真精、真气、真神。普通人哪里懂这些呢!真精的精不是男女交媾的精,是已经化掉的精;真气也不是呼吸之气,是安那般那止息的“息”,真息;真神也不是普通精神的神啦!通常我们说一个人头脑好,会做文章,会发明,那还是普通的神,还不是真神。
道家有句术语:“还精补脑,长生不老。”这两句话讲生命的科学,很重要。普通人性交做爱,最后达到高潮,精就出来了。你以为精是下面两个睪丸变成精虫出去吗?实际上,精是脑下垂体、间脑中间荷尔蒙降下,再通过全身内分泌到达下部,然后再变成精虫放掉的。所以真正守戒是很痛苦很难的,一般人做不到。“还精补脑”的“精”不是普通人讲的精虫。精到了脑,化为气的时候,就会有光明出现了。很多人头容易昏沉,头脑不清楚,智慧不够,定力不足,杂念多,反应慢,这都是脑不健康的表现。脑很重要,就像中国人说的:“一分精神,一分事业”。
《现代学佛者修证对话》---------
三界天人表重要得很,而且欲界、色界、无色界,每一层境界的修持,与我们现在的修持,都有绝对的关系。再拿我们人体来讲,人身就是一个小宇宙,身体也可分成三部:欲界、色界、无色界。(加:心窝以下属欲界,心窝以上至眼是色界,眉以上是无色界,与虚空合一)。
人身的下段是欲界,欲界的乐由精生,精不下降则乐不生,气脉不会通。但是精一下降,非漏不可,如何下降而不漏,这就是看工夫了,你们可不要听了就自作聪明地乱搞,什么忍精、采阴补阳的,瞎搞一通,果报是很严重的。
人体的中部是色界,气修到充满了,气满不思食,光明一定来,眼睛闭着都是光明;但是魔境也跟着来了,就是光明中的幻相,这时如果认为自己发了眼通,那就完了,如果守住光明,还是落在色界。
眉间以上的是无色界范围,整个色身空了,绝对的无妄念。没有一点妄念是无色界,守住无色界,像无念一样,落在无色界,还是不对。
**守无念堕无色界,守光明境堕色界,守快乐则堕欲界。所以密宗提出乐、明、无念,均衡、平等、平等。********
三界天人表的秩序,等于我们的身体,下面欲界,中间色界,上面无色界。按照中国道家的说法,下面炼精化气,中间炼气化神,上面炼神还虚,达到空的境界。
所谓气脉是什么呢?佛家讲四大,即地水火风。做工夫有四禅,四种定境。不管般若也好,真如也好,悟了道的人,不能不走禅定的路,道理再高明没有定力也是不行。定力达到初禅,是离生喜乐,喜是心理的,乐是生理的。如何发乐?乐由精生。精不充满,发不出乐,但凡夫众生精充满之后,男女淫欲之念——无明就跟着来了。如果解脱了无明欲念,转化了它,升华了它,才能炼精化气,才能达到心理上喜的境界。
*****
眼前发光,只要气息调好,气充满了,内在光明一定起来,那时晚上不用电灯,一样看得很清楚,**那是气的功效。但不是道果。人体,心窝以下属欲界,心窝以上至眼是色界,眉以上是无色界,与虚空合一。 **
道家的精、气、神,与密宗的乐(精不降,乐不生)、明、无念,也就是三界的另一种表达方式。所以佛教罗睺罗修气息的路线,是修色界的方法。报身佛的成就,是属于色界的成就,不到色界,不能成佛。未升华到色界的境界,不能成就报身佛,毗卢遮那佛是法身佛,法身是体,报身是相,释迦牟尼佛则代表化身佛,就是用。禅宗及其他显教方法,都是容易成就法身,但是很难成就报身,成就化身就更加难了。
息调好了,很容易产生光明境。但是光明境一来,就容易产生矛盾,那时佛学知见来了,什么著相啦、妄想啦。其实,管它著相不著相,只要忘身,也不著光明境,自然在光明中。这时如觉得不对,是因为佛学知见太多之故。在光明境中,忘了身体、四大、呼吸……一切不管,则光明变成寂静,清明寂静,又会变化另外的境界。
走修气的路子,就容易升到色界天,比欲界高一层了。从禅宗“无念”的路子修,可升无色界。但三界有偏向,单走任何一界的修法,都不能证果、不能成道。光是炼精得乐,全身舒服无比,称为菩萨内触妙乐,每个细胞都是快乐的,最细微的快感。但必须这样才能得定,但是也很容易堕落、沉溺在欲乐的境界里。
这些都属于四加行,加行就是加工,如果加工都没加好,就不要谈学佛修道。首先是得乐,乐由精生,精不下降,乐不生。但凡夫的精一下降就漏丹,不是遗精,就是有欲念,追求性行为而走失掉。然后重新再做工夫,如此反反复复,就是凡夫境界,所以,一万个人修持,没有一个证果。
其次,气不充满,光明不起,气一充满,自然在内外一片光明中。只住在妙乐境中,会堕在欲界;只住在光明境中,堕在色界;假如走后世禅宗的空心、无念,则堕在无色界。注意!无念久了,就成无记,容易堕入畜生道中。所以宗喀巴大师在菩提道次第广论中,痛斥无念,认为会堕入畜类,一点也不错。
再说,不得乐不能得定;不得光明,不能生起智慧;不入无念,不能得空。然而要得空,更须具足戒定慧,缺一不可,若有偏差,则堕在三界中,跳不出去。
精气充满后,第一个反应是欲念来了。几年前,有个朋友,写了一篇“性非恶论”,要我评论。我说:性本身无所谓善恶。就像刀一样,可以救人,也可以伤人,而其本身并无善恶之分。此理一般人不易了解。性欲是个无明,但无明并不一定是罪恶,只能说是无明。无明与惑业相关联,惑业是不是善或恶,又是另外一个作用。惑业只能算是烦恼,烦恼有善也有恶。但是这一股无明的力量不来,也就不能证得菩提。这一股力量来时,如果转化不了,就成欲界凡夫。所以道家称其为“两界关”。欲念来时,翻上去就是天堂,翻下去就是地狱,确实不容易把握的。
《如何修证佛法》 ---------
乐必由化精而生。打坐时不麻不痛,得乐发暖,便可得欲界定,故说菩萨内触妙乐,即从此开始。再进一步,心轮之脉,难以打开,必须心空一念,方可“脉解心开”。心脉开的时候,“拍以呀(合声读)”的一声,内外一片光明,即到色界的光明定境。再进一步,上到顶轮,头部,“轰”的一声,顶轮震开了,内外光明打成一片,此时定极了,你想叫它起妄念,都提不起来,真正达到无念之境。到此一步道家所谓还精补脑,长生不老,已经不在话下了。要知浑身气脉不充沛,不能得定;即使充沛,脉轮不开,仍不能达到定境,即此理也。由脐轮气脉打开,到顶轮气脉打开,得到大乐,由此得暖地,再到顶地,由此再到一念不生的忍地,即是世第一法,即是说在世间是第一了。当然下面还大有事在,而且与悟得菩提,证得菩提与否,还不能混为一谈。
一般人不知活的方法要领,如道家、密宗有专修下部丹田或海底的,慢慢精力旺盛,常注意下部,即引发欲念,易堕欲界。常守胸轮、修观心、炼气者易堕色界。常修无念法门,守上部者,易堕无色界。都有所执着,都算是堕落。所以平常说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这成就岂是随便可到?跳出三界,你要到何处去?有处可跳即不对了。其实,那是说在三界中自由自在,不受业力拘束之意。所以密宗大法要中说,如要想得乐,得定生喜乐,精不化则乐不生。常修其他法门或单修观禅、穷理尽性者,因观理观久了,理固然是愈来愈明,生理也愈来愈枯燥,内触妙乐也不容易发起。故常修无念法门者,会有堕无记果之下劣之报。精不化则乐不生,精化了,有了生机,欲念又要生起,则成凡夫。且漏精果报,还下地狱,这是专守下部之病。所以必须稍稍向上引,略为注意中间,住色界,将之化了变成光明,但久住光明,又有易堕色界的流弊。故气如不化,光明不起,习气不易化除,则自性灵光之用透不出来。以上说藏密宇宙三界与人身三界之理大体如此。
《习禅录影》---------
密宗有个秘密的口诀:“精不降则乐不生。”一般凡夫做不到这一点,精一降就放射了,所以男女交媾消耗一次,生命就消耗一次。精降乐生就是精化气了,密宗只有这句口诀,后面就没有了,现在我把我的密宗口诀告诉你:“气不定则光明不起”。气不凝聚,身体内的有相光明就不会显现,“神不凝聚,则杂念不会清净”。我把这些秘密都告诉你们了,你们不要出去乱传。神由宁静变成澄清,然后会很清明,就像晴朗的天空,万里无云万里天。
《现代学佛者修证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