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老师——《楞严经》五阴解脱
生命科学研究 53-1
南师:这个,我们现在讲到生命科学的求证方面,这个关于这个五阴解脱这个求证的。那么我们抽绎出来,已经反复讨论了两次了,这一次再做最后的讨论,大家千万要记得,这是由四禅八定讲过以后,到达这里,这是正式佛法的修证来了。
这个五阴里头大家都反复看了,那么这个重点,每一种五阴的经历,就是生理心理上的变化,分析开来是整个的生命,这个感觉与知觉的两部分,归起来叫做五阴,比较做个详细的分类,每一个经过,修证的经过,这个很不简单了。可是经过里头可能发生岔路,这个岔路就叫做魔境。
由归纳的,分析以后的归纳,《楞严经》归到佛说的每一个阴境界,五阴境界都有十种魔境,如果要做分析来讲就太多了,有关于生理病理的,这一点要注意。
第二个要注意的,还是原文,你们大家这一篇最好是要反复的研究,把理论通了,才好修证佛法。
色阴的范围,“如明目人处大幽黯”,就是我们现在都是昏昏沉沉的,被这个身体色阴就是压在那里,所以《西游记》上比方,心像孙悟空猴子,压在五行山里头。《西游记》比方的最好,天天吃的吞的是铁丸,烧热了的铁丸子喂它,那是很痛苦的,他也出不来。这是代表孙悟空在五行山里头压住的时候,就是色阴境界。
那么如果说色阴境界里头,我们人为什么遭遇这个魔境呢,注意它的,统统是个心念作用,这个心念在这里把它分析了,思想作用,这个思想作用在色阴境界里头,是坚固妄想,一切众生自己生命从无始以来,自己这个思想抓得很牢。乃至你现在修行学佛还不是唯利是图,想求一个活佛当,也是个坚固妄想。所以坚固妄想能够解脱了,才能够跳出来劫浊,这个劫数,才能逃出了这个劫数。
这个已经,我们反复讲过两次,现在提出要,可是我们要问大家了,这个色阴境界的,《楞严经》告诉你一个边际在哪里,怎么样逃得过?这个大家注意了没有?朱守镜,比较留意在看书,有没有?
朱守镜:心里好像明白,但是讲不出来啊。
南师:那,你们听课我就讲你们白听的,开头都讲过,今天又,那就在这一篇后面嘛。“唯色与空,是色边际”。色就是物理世界,生理,真达到修到了空,空掉了,把色阴空得掉,就是色阴尽了。“唯色与空”,是色的边际。那么第二个是受了感觉方面,感觉就是我们现在有生命活到的感觉,感觉方面他说在修到这个时候,过程中也有十种阴魔,也是分析以后的归纳,感觉方面他是怎么来的呢?这个妄想什么妄想来的?叫做什么妄想呢?也在本篇里头,你们叫你们回去看。
某答:虚明妄想。
南师:虚明妄想,对了。就是说我们在感觉上,譬如说身体,举一个普通的例子嘛,我们普通人,心里头刚刚有点伤风了,“哎哟,好像我肝这里不舒服,赶快去检查肝吧”,自己怀疑,尤其又多乱七八糟的医学知识,有一点毛病搞不清楚,这个感受上,自己都虚明妄想了。整个的我们的感受今天有什么境界,也是你虚明妄想来。所以在这个虚明妄想,你应该回去看,这个受阴境界是虚明妄想,十种阴魔的现状都要晓得,然后你将来到社会上看到别人,修道的啊学佛的啊,练气功的练特异功能,一看,你就晓得,是哪一种变化。
那么受阴的境界它的边际是怎么样呢?你马上报得出来才说你真用功了,一天到黑在那里瞎扯。“唯触及离,是受边际”。但是我们没有脱离,你打起坐来用功境界再好,你还是色阴里头,还是有感觉里头,都在触受当中,触有接触的。假设没有触受,分解开了,等于这个化学方面讲分解开了,不受这个感受的影响,那么你才真可以说离开了,然后超越什么浊啊?
众答:见浊。
南师:见浊,见浊你的思想才搞清楚了,不会认为是道啊什么,不会着了魔境的,这是带领你们重新,非常重要的。
那么第三点是讲到想阴的境界,也有十种魔境,分析以后归纳的,这个思想这个最重要。我们实际上生命活到就是两个,一个是感觉、一个是知觉,知觉属于想阴、思想,感觉属于色阴跟受阴两个东西,想阴在中心的。所以想阴能够解脱了以后呢,那就了不起了,想阴解脱了,超越了烦恼浊,就不会说烦。我们觉得人很烦很乱,心里是很痛苦,都是自己想阴在里头捣鬼,捣自己的鬼。所以想阴假设思想完全清净宁静,归到本位去空了以后,空是代号哦,完全清净了以后,超越了烦恼浊。那么想阴呢,我们平常为什么发生魔境啊?因为融通妄想,自己联想、幻想、东打西打,自己尤其是知识分子聪明人,自己乱下注解,都是主观,觉得我非常客观的,嘿、你讲客观是谁讲的?你讲,你讲就已经是主观了,没有客观的存在。所以这个解脱了才得。
那么思想呢,它的边际在哪里啊?“忆与忘”,忆念始终是留住的,真的把忆念丢掉,这是思想的范围。所以你大家学打坐,你那个思想感受,这个感觉统统存在。怎么能够证道呢?所以求证是那么严重,解脱了这个才超越了烦恼浊,所以这一篇,所以抽绎出来你要仔细研究。
那么行阴就是生命这个原始、这个宇宙跟我们的身体生命一样,永远在旋转,每一分秒钟都没有停止,这个更难。假使行阴里头发生的境界是什么妄想来的呢?什么妄想来?思想方面的作用,想阴是融通啰。
众答:幽隐。
南师:幽隐,对了,自己都搞不清楚的。幽,幽隐看不见摸不着,自己不能懂,体会不进去,他隐伏在里头,生命的功能,幽黯的,幽隐,所以这个是最难解脱。其实想阴的功能,为什么思想停不了,就是讲,后面这个行阴的作用,你感受同色阴的停不了也是这个作用,因为我们活到了以后,生命它老是在细胞啊全身都在生灭中,新陈代谢。所以修行修行,“知止而后定”,你把止得掉行阴太难。思想有时候,我们勉强假装的还把它压制得下去,偶然的暂时,你行阴你就压制不了,你尽管在睡眠,你尽管打坐坐在这里,它生理的行阴,就是色阴境界同受阴的行阴,它血液还在流,心脏还在跳,他里头的生命还在生灭,新陈代谢它都在走动啊。所以说做功夫讲气住脉停,你还停不了在那里,不是你想停就做得到,所以这个是“幽隐妄想”。其实这个生命功能这个行阴,永远还在转动的这个行的道理,是我们、唯心的道理是,唯心在幽隐妄想,你自己已经觉得没有思想,其实它的力量还是存在。所以行阴的边际在哪里呢?后面什么是行阴的边际?
某答:“唯灭与生,是行边际。”
南师:对,生灭。假设不生不灭永远永恒静止在那里,它才是寂灭的了,才是叫做寂灭。所以叫你们回去研究啊,我现在这样,那么短短的一点东西,那么多内容在里头。
好,最后是识阴,识阴就是心理,心的状态这个念头哦,总归叫做一念,他分析开来五种作用、五个方向,这个念起的作用是识起来作用,所以心意识哦,意识思想。我们普通用的外面上面的都是识啊,等于佛经在,佛在讲唯识的波浪的比方,一个大海水是我们生命本能叫阿赖耶,心的没有清净这一面,就是大海,大海起的波浪,大浪这个就是意了,然后波浪上起的小水花,我们看到波浪在动,水花在滚动,这个就是识,心意识。我们现在都是思想意识在用,意识识还在,意的那个外面的火花,等于我们街上用的焊铁的那个东西放出来的火花,就是意识的花,火焰,识的(作用)。所以这个识的作用,它是个什么妄想呢?叫“颠倒妄想”,真理搞不清,你理也搞不清,颠倒的,把真的当成假的,假的当成真的,颠倒妄想。它的边际是什么呢?
某答:“湛入合湛。”
南师:对,这个很难分别。识的本身它本来清的、清净的,所以达摩祖师也告诉你禅宗,“一念回机便同本得”,你这个意识思想念头一回转来宁静了,已经回到它本位了,不要另外找,所以“湛入合湛”。“湛入”,他本来是个清净的,并没有乱,譬如刚才讲大海起了一个波浪,波浪上起小浪,小浪上起水花,还是这个水变的。所以你不要颠倒、不要把它分别开了,你只要不起浪了以后,整个那个小浪也不起,水花也收回了,还是归到海,水还是水,叫“湛入合湛”,这是识阴的边际。
这个道理搞清楚了啊。我们这两三节课,都在这里转,这个转就是带领大家,你不要看佛经是光讲空洞的理论,变成一种思想了一样,就完全错了,他是个实际修持的道理,那么这个实际修持你就晓得了。
因此我们回转来讨论修证的功夫。所以他讲四禅八定,你这个定的境界,你们打坐修定境界,都是心意识,都在受阴上搞,都在色阴区宇里头,生理的范围里头,不在感觉上玩,就在思想上玩,对不对?
那么普通一般人的修定,譬如我们举例子啊,现有的是,第一讲念佛的,还不是普通的信仰,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普通人念佛谈不到这个了,那是归到宗教范围,信仰得救,给自己精神有个依赖,他力,希望佛菩萨帮忙,完全交付给他,自己根本没有反省,这个念佛的这个作用是什么,这个已经不谈。那么有些好的高明一点修净土宗念佛呢,那是、所谓讲叫做修唯心净土,虽然靠他力,也靠自力。那么拿念佛一念,念到专一,这一念,念到专一,专一就是说,念佛念咒子很多方法都是同一个道理,我们举一个念佛的例子来说。念到了只有这一念,眼睛也不看外面,耳朵也不听外面,身体也不动,都是打起坐或者站在那里很宁静的,嘴巴当然也不念,心里头念了,呼吸也不管了,眼耳鼻身都不管,只有意念在念,这一意念念到最后,什么其它的杂乱的思想都没有,专一了,这是唯心净土,初步得到专一。
我们讲念佛做个例子,这个,或者念咒子,学密宗的人,各种各样的咒子,信仰一个本尊,本尊就是说,自己认定了一个佛菩萨的这个范围与思想形象,变成自己最根本修持的入手,叫本尊,不管别的菩萨。譬如观想阿弥陀佛,思想念头同心念都是专一了。当然你是开始有阿弥陀佛啊菩萨都没有来,开始是你意识上所起的假想,假想同念佛一样你都专一了。这种专一的境界,一个叫做专一,所以哪几个人,普通一般学佛的、修行的没有人做到,念佛也不能做到,当然这还非究竟,初步。我们现在解释专一,讲念佛。
譬如有些做观想的人,就是意识观想一个佛菩萨的相,或者是观想佛菩萨的眉间,这个两个眉毛中间这里额头上一个亮点,你能够所有都专一了,身心都忘了,也没有做到。
或者是观想一个上师,上师就是说成就的这些大阿罗汉,或者是现在的、过去的,你也不能够永远停留在一个观想的观念。我们有些人当然不做这个,很想心念专一,你初步总要拿一个东西来专一。
可是真专一了以后,是想阴的范围哦,也可以说是第一条是坚固妄想,坚固妄想才是专一了。这个不是身上的坚固妄想,那普通要修行得止求证的,多半在这个境界。这样修持的人能够达到专一的,有没有呢?当然也有。但是专一里头很多人,或者是修数息,利用呼吸的数息,随息,止息,走这个路线的人,或者是走念佛路线的人,总而言之在这个里头多了,我一下也讲不完,举几个例子就行了,大家聪明自己会悟进去。达到专一这个境界、坚固妄想,往往在这里出了毛病。因为色阴区宇没有调整好,受阴区宇没有懂这个原理,进入了一种魔境。拿现在讲变成精神病态,精神分裂或者是神经病态,或者是心理病态,变成病了;这个我们看宗教界里头,或者是搞这些功夫的,不管是气功道功佛家的,太多(病态),因为不通理。
可是你要专一了以后,很容易影响这个色阴境界的变化。色阴境界就是由脑神经整个的身体都会有影响。这个身体受影响,你这个受阴感受就不同。譬如说我们这个修禅定的常常讲到八触,这是很普通的,除非你不用功,真用功,当然你们偶然打打坐不算数了,不晓得多少年以后,真得到了色阴转化、身体转化。这个八触还记得吗?八触,还记不记得?都讲过听过,你们都用笔记的嘛,你们笔记也带来了,讲到八触,哪八触啊?(同学们答)
对啊,对,对,冷啊,热啊,酸啊,痛啊,麻啊,痒啊,重啊,轻啊,都会来,其实不止八样了。明白了道理,一点都不怕,当然你懂得医药帮助更好,你要晓得是必然的过程。其实明白了道理,不但不怕还很高兴,知道它不是病态,总算有了变化,有个经验。所以一般就不明白这个道理,就当成病态就马上放弃了,赶快去看病,看病以后他也害怕了。其实你病看好了不用功当然都没有关系,你一用功他这个生理的变化物理的变化必然的,它在转化、它在给你提升,你在提升,这个本能的提升上面,变化上面,当然懂医药是最好的,可以帮助他事半而功倍。可是呢,大家不懂,因此统统搞坏了。
那么如果都懂了以后呢,我们讲一个普通的修持,专一境界,那个专一,如果拿四禅定,那还不是佛法哦,就是做功夫,当然知觉与感觉方面来的哦,假设真专一了,那我们讲过四禅八定,诸位想这在哪一个原理境界上?道理上?
某答:心一境性。
南师:对,心一境性,系心一缘,慢慢都会发生了,离生喜乐了。当然这个里头不是睡眠去了,也不是平常那么乱想,所以不昏沉不散乱,只有达到专一,昼夜如一,这个用功如果真能够求证到这一步,虽然还是凡夫境界,已经了不起了。那么这一种心理状况养成了这样的,加上外面做人做事的做善行,修一切善法,诸恶莫做,众善奉行,重点在众善奉行,你众善不奉行,一定在诸恶、恶作中间。众善真的奉行了,才可以说诸恶少做了,还不能够说完全莫做啊。这也是做人做事修养的道德配合在一起,功德,这个专一。专一,所谓离生喜乐,慢慢慢慢由专一以后,这个念,你要晓得念头的、思想念头的他的边际在哪里?刚才讲?
众人:忆与忘。
南师:忆与忘,忘就是没有了,这个念佛这一念,这一念有时候也找不到了,不是完全迷糊了的忘,就是丢开了,自然,它不是你去丢开它,他自然念到,所以有许多人念念咒啊念念佛啊,到某一个阶段,念不上来,念也没有,可是你很清醒啊,这个就是它的边际来了。那么这个时候会离生喜乐的情况,等于这个后来的后世的密宗,把它归纳四个道理,第一个是专一,第二就到达离戏了,离开戏论,离戏的意思等于密宗的黄教叫三止三观是空观来了,天台宗的三观也就是空观来了。这个念头解脱了就空开了。这个空开,这个假设念佛,这个佛号也没有了,想念“南无阿弥陀佛”这一个字都念不出来,可是你,常常人到这里自己认识不清,我说你念不出来、你明白是吧;对啊,我想念、念不出;你不要想了,他是达到空的境界,可是空的境界还没有完,空的境界配合上离戏。戏是怎么?叫做戏论,儿戏笑话,不要玩了,离什么不要玩了,这个时候空的境界来了,你如果认为是空的,你还是在坚固妄想,在想阴里头叫什么妄想?
某人:融通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