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特胜——金刚念诵-六
持诵佛号经咒之管窥 修正篇(六)之一 “正呼负吸”吐纳与念佛
9508d62f55e0萧见地关注IP属地: 上海
0.2172021.03.25 11:30:46字数 1,837阅读 691
金刚念诵法里也讲到呼吸吐纳、讲吸纳时如吮奶瓶样嘴一松让奶瓶自然吸气、人体也会自然而然自动吸气的,也有讲先吸一点气再停下来让身体自然吸气,基本上都是涉及不深未能讲透澈,使读者看了也就未加细研、往往一眼带过失之交臂,相当可惜!
现在讲“正与负”对于内脏各种器官甚至血管有什么意义?比如说正是一个进气后的压力,负是抽真空后产生的另一种压力,也是一个进气后膨胀压力的反作用的一面,是往里收宿的力量。由此说来人体内要承受“正与负”轮换的二个气的不同压力了吗?这个举例是门外汉试图说明的一个问题,但闻者能一听便懂得其中对人体健康会有多少的意义!还能举一反三的讲出许多道道来........在下只是想当然地说说权当抛一块砖头引题一下而已。
我是憨想想呆思思;气功吐纳类运用呼吸基本上是用“正”大气压力来呼吸吐纳的,现在要加一个抽真空的负压力来与正为1十1二2,换而言之,就是说人身肉体内部要承受来自“正与负”两个不同的压力、吸为抽真空负压力、呼为正压力,这二种截然相反的压力前后不间断地长期的每天几个小时定时的搓揉,这种优质的良性按摩和真气在经络内流注的增长进出疏通,必然会使人体健康趋向于理想化。而此种搓揉的力度是由人为控制的,又换而言之;随着呼吸吐纳的功力不断地长进,搓揉的力量一定会成正比地增强!这样的话身体的健康状况不也是越来越好吗?抑或疾病也会在不知不觉中痊愈?包括疑难杂症!
有的老师讲;顶百会的顶力可转换成吸力,泥丸宫一使劲就会有吸引力了,象龙卷风一样、你的中脉就是龙卷风了!小编再加上一句;只要学会“正与负”吐纳法颅腔里的泥丸宫自会旋风的,功力达到后,亦是真实不虚的。
也有法界众生师曰;先把胸中和丹田浊气吐光,小腹慢慢地往内缩进去贴近脊骨、丹田有成球形的人,小腹会慢慢地扩张像充满气一样、亦即有如自己吸满空气一样。丹田不是靠外来的空气来充满,而是靠体内本来就有的真气,真气聚集在丹田时,小腹就会胀满充盈。 你讲天上打雷闪电都是“正极与负极”的电极引发的,人体也用“正与负”压力的能量来练功,去改变自己的生活品质和状态,全部都是向往着美好的未来前进!这样岂不是天降福音吗!
在此笔者就拿自己念佛的体会与大家分享;
在第四章里讲到吐气吐到小腹好似贴到脊柱时就是念诵到声音没有了,还有微微的出气——就顺住出气把它一路送到底!——送到气出完后小腹和腰部及臀部等全部会用力抽得紧绷起来、甚至是双手臂也会撑劲来参与帮忙,这时气已停还未进气的几秒钟内、所有参与帮忙的要保持现有的状态一起等待着吸气的到来,这段时间尽可能多捱两秒,这时绷紧力量的状况要慢慢地转变成吸气的状况、而绷紧的力量随着“停而转变为吸”其力量一点也未变,成为平安或安全过渡,一点也未惊动任何人。好像大商场乘电梯上楼一步轻轻的稳稳的踏上去慢慢地乘到搂上、或下搂也是一步稳稳的踩住不惊动任何人地安稳向下,在念诵时吸纳与呼吐互为转换的交替上要做到缓缓的稳稳的过渡、即是力量不变而呼吸平稳地转换。
又好比吃奶婴儿捧着睡着了要放床上去、又怕弄醒他!轻手轻脚小心亦亦地大气不敢出....... 将念诵时的状态与力量全部缓缓的轻轻的不惊动似地“从吐气到气停转变为吸气”其力量一点未改变,只是从吐气一停气一吸气三个状态从三个时间段平稳过渡过去。
转变过来吸气切莫先以鼻息为先,要以贴紧脊柱的小腹为先,如同抽真空包装吸抽空一样、往上提才是用的“内力、”就是“用内力吸身体”里的气;这个内力比肌肉 的力气还要大,是我们天生都会的那个劲儿!往上提时不能忘记顺带提“海底”即提肛。
转化为内吸时小腹连腰等整个绷紧参与膨胀扩大,以此动作为内吸力的点或面、有丹田泛化成固体球形的人就会感到小腹部全部泛化为丹田并随着内吸向其它地方扩散——到底扩散到哪里?随各人的功力而变化的!
倘若内吸几秒后反应不大即时可引鼻吸进氧气,以前所叙一比一或一比二等可以在此处用上,目的是全部采用内吸还没成熟前,每次内吸的不够身体所需的部分由鼻吸气来分担、而几比几也是逐步将担子的重心转移给内吸、鼻吸空气的参与度越弱越好、而内吸的能力越强得到的裨益就会越多!
转成真正吸气(内吸十外吸)全身似松非松似紧非紧、缓缓将气吸到腹腔与胸腔、全部吸至八成满后气停了再发念佛声时吐气,这个停顿兩秒或不停时状态的力量不变、变化的是从吸气的状态转换成吐气的状态!就是体内各部分组织从参与吸气的力量状态中暗暗地全部转化为吐气的力量状态。
在念诵经文中间吸气声住但念诵经文的“意”不能停不能断!从开始到结束,意念专注经文一刻都不能间断!
持诵佛号经咒之管窥 修正篇(六)之二用吐纳法念佛号
9508d62f55e0萧见地关注IP属地: 上海
2021.03.26 08:53:10字数 1,867阅读 462
每次在念诵经咒时都要将“吐气至尽——气停气住___吸气始起”三个过程不同的状态与以平稳地转换,同时维持住一定的力量中将三个不同的状态不间断地一气呵成。即是尽管状态或状况在转换维持的力量却不改变。
在此要重申的是;吐气至尽时要再加大力顺着吐气往深里尽、声音已经没有了气仍在持续的力量中将最后的一点余气出尽,此时全身绷住肌肉抽紧包括臀部腰背手臂等、竟然连带着颈?青筋暴起、眼珠楞神、脸色凝重一看就知是全在用内里的大力量!这紧要关头“气已尽、气也住”全身所有用力的部位全部愣愣收住不准松懈,尽量多维持几秒!意未断仍在经文中心里念诵,一边心念一边暗中缓慢由“停或住”的状态调整为“吸气始起”的状态!这时吸气的力量与先前吐尽余气青筋暴张的力量一致、也与气住时用的力量也一致,这三种力量的強度是一样的。在此用大强度是有道理的、也许将来不久便会不用我再说都知道了!
又赘言几句;在以腹部膨胀扩张为启动点而带动内吸病气浊气和鼻子吸进氧气,这种动力全由腹部起伏所产生的,不需要另外帮忙!只是在吸转停后时尽量多保持着几秒钟的静静等待——等待腹部内里产生的自动吸气、也可以在此时再加大一点力度用在帮助腹部扩张时的自发膨胀力上。
一定要细心再细心的玩味咀嚼其中的意味,明白清楚的知道是腹部扩张膨胀力产生内吸的启始者!其余只是被带动者但至角是腹部!要慢慢地细心的理清脉络,有二点需知:一是会使心态越来越清净,二是用内吸加压以激发中脉的真气运作。
使用前所讲的用“超吹”的方法实际是用口风控制气息大小,连咽喉都在努力当水龙头、否则唇舌虽用力口风虽紧小、小腹却一点动静也设有、是咽喉未当好水龙头!故此运作起来许多部门都要通力协作的是整体效应。
凡是参加运作的各个环节都要记录在案,以便日后念诵时一一运用进去、镶嵌进去,如是这般的功能会增多增强!
这也需在念诵过程中不断加以练习的,希望能早日掌握运用!
如果不敢用此大力量亦可酌量减轻一点。
明白人早已明白了,再细说会嫌啰嗦!笔者多絮道生怕有人未明白。
文字就是这样描绘叙说的、说时迟那时快一个呼吸轮转只是几十秒一忽间,要把许多的理论知识和功法步骤运用到这几十秒时间内,是有不小的难度。
——-……………
譬如用毛笔练习正楷书大字时,每一笔划的转弯抹角的全都都要细心的认真的一丝不苟的面面俱到、容不得半点偷工减料,因为不熟练想快也快不起来,非得按捺心性急燥不得!学习金刚念诵也得这样,每一发声运气、速度轻重缓急……都要全面俱到,也同样容不得半点偷工减料!一时间因为不熟练不能面面俱到,只能一样一样的学习,急燥不得!一定要将虔诚恭敬心从一心专注中——融入每一个转弯抹角处,再把每一状态熟记于心而管带在身上,心会很细微的无一丝杂念!全部都沉浸在功课中。恭敬十分得十分,真实不虚。
再从“钢瓶”谈起;只要把“十一”在念诵经咒时能够熟练掌握运用,时间不用多久体内的热能会慢慢上升、或像磁铁或像微微出汗!再明朗讲一点;吐纳吸呼及转换之间要求保持着一定的力度,換言之就是从头到底保持的力量不能松懈!再换言之那不就是全身用得着的地方都得要使上劲绷上力。练习之初,丹田真气不足面积就小,随着练功的长进,其中的真气越来越足,也会变得越来起大、越来越深,最后形成圆球状丹田真气会泛化弥散至整个腹部,也可谓“腹部有多大、丹田就有多大!”下丹田是广大密集成排的地方,从脐中开始包括神阙、阴交、气海、石门、关元、中极、天枢、大横....... 丹田不是一个解剖概念,而是一个功能概念,它的大小深浅,是根据每个人的真气容量决定的。
试想在全身紧收的壳桶里练吐纳是什么概念;吸纳时绷紧力量的体表要膨胀扩大,呼吐时绷紧力量的体表要收紧缩小,尽管体表由于绷紧用力而不能明显看出膨胀和缩小、但体内的压力始终在强烈地运动着,所作的功效要比其它的吐纳方法要強大的多,真气的集聚和充盈是很快速的。时间不用很久又会感到全身逐步地硬朗起来、似乎有点“钢瓶”意思!不信?练着瞧!
从“钢瓶十一”就可以知道什么是“真空妙有?”譬如用纸做一只真空盒或圆形拄状物体,内外空气的压力一样,插根吸管入内用咀巴轻轻一吸这个物体全收缩得一点大。用薄铝制成同样物体用抽内部真空机同样是缩个变形,若是负压改为正压到一定的压强后会膨胀的!若是正宗的氧气瓶钢瓶能承受高强度的压强,在它的受力范围内或加圧、或抽真空减压,从物理学上讲除去钢瓶外形不变之外,内里的变化是怎么一回事?它的正与负的变化是否很大?钢瓶制作时设计的承受力越大就力量越强!在看不见的空中或真空中竟有如此强大的力量,这不是“无中生有”或“真空妙有”吗!
持诵佛号径咒之管窥 修正篇(六)之三真空妙有
9508d62f55e0萧见地关注IP属地: 上海
0.1352021.03.27 10:55:29字数 721阅读 302
若将人体处于这种能接受的安全的真空妙有的正负之中,进行有益的按摩搓揉结果是肯定的。何况自体形似钢瓶承压而让自身的血肉脏器浸润于其中去按摩搓揉,是不是全身都会在这种真气的冲激涤荡之中恢复常态呢!兴许是。
仁者看到此篇之际有人已进入三田合一的程度了,(此时身上的气硬功略略双手一使劲三田之中只要有一田管带着其它的纷纷会自到不用请,在练形体动作太极心意等内家拳时把身上的二件功能用上、略略使用数次即可纯熟如自家珍宝,也可依此作为提高道业另一种功夫或当一副业,浑然与生活作一培衬亮点,既可在阳光下与众多好友一起活动气血筋骨,又能安住于道妙之中、飘飘摇摇的疑似是神仙!)
接下来应进入“守中”,即是“意似守非守、不守而守”轻轻的 潜意识地守其一点全身上下都会全部被守到,意念不在一处又无处不在,就做到了“守中。作为一种整体性的守持自我的方法,是不守而守的一种最轻松的意守方法。从意守丹田开始,然后进入三田合一,最后实现守中,再从这“守中”之中入于“守一”,就是入于肉身虛化变得虚无了,意思即谓“守着一个虚无”就成为初期的“无住”。这是意守从初级阶段进入高级阶段的必然过程、也是个自然过程。再下来是进入“见山不是山”的境界,只要始终的的保持一念或碰着砸着“㘞”地一下黑漆筒打破了——噢!.......要不就是一缕淸烟袅袅渺渺一心专注于此境界,然后把“境界内容拿掉只留境界的功能”,始终保持单单的现前一念、湛然寂照、如如不动、灵灵不昧、如冷火抽烟、一线绵绵不断、至此便要翻身触破太虚了,所谓“参转寂照、正智如如、可永享太平!”此非单单是静中可以做到的,动中亦可做到的,只是动中的难度要大的多,如同诵持佛号经咒需要兼顾多少方面?同时还要进入无相,这些难道还不够您狠狠地喝一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