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2638264600 的个人博客

记录精彩的程序人生

行气玉佩铭

我来解读《行气玉佩铭》

行气玉佩铭(见图)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气功理论文物资料,据考为战国后期的作品。

一九七五年在长沙马王堆发掘时发现二千五百年前藩王的墓葬中,已经把《行气玉佩铭》作为重要的伴葬品。

此器为一杖首。青玉,有灰黑色晕斑。十二面棱柱体,高5.2厘米,宽3.4厘米。中空但未穿顶,用来套在杖上,顶部为圆形平面,一面下部有一孔与内腹相通,棱面经抛光。在十二面中,每面自上而下阴文篆刻三字,有重文符号,共计四十五字,记述了“行气”的要领,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有关气功的最早记录,也是中国古代医学理论较早的文献记载。现藏天津市历史博物馆。

原拓片见《三代吉金文存》卷二十。全文为:“行气,深则蓄,蓄则伸,伸则下,下则定,定则固,固则萌,萌则长,长则退,退则天。天几舂在上;地几舂在下。顺则生;逆则死。”郭沫若《奴隶制时代》释其文为:“这是深呼吸的一个回合。吸气深入则多其量,使它往下伸,往下伸则定而固;然后呼出,如草木之萌芽,往上长,与深入时的径路相反而退进,退到绝顶。这样天机便朝上动,地机便朝下动。顺此行之则生,逆此行之则死。”有气功学者认为此铭文主要阐述小周天功的作法和行功时的注意事项。该玉佩为现存最早的有关气功文物。

罗振玉先生把它收在《三代古金文存》第20卷49页。玉器本无名称,当代气功界人士把它称做「行气玉佩铭」,又称玉铭和行气铭。但天津博物馆不同意此名称,因为它不是佩在腰间的玉器,而是手杖把头上的装饰,因而他们将其定名为「行气铭玉杖饰。」


本人不同意这个解读。

理由没找到。

我的解读是:

节气(行气),冬至(深)则立春(蓄),立春(蓄)则春分(伸),春分(伸)则立夏(下),立夏(下)则夏至(定),夏至(定)则立秋(固),立秋(固)则秋分(萌),秋分(萌)则立冬(长),立冬(长)则复(退),复(退)则年(一个周期)(天)。(冬至后)天(阳气,气温)慢慢回升(几舂在上);(到夏至后)地(阴气,气温)慢慢降于地面(几舂在下)。顺应季节气候变化则身体健康(顺则生);逆行天道气候反常则病亡(逆则死)。

中国道家内丹功

(2010-11-05 08:45:39)

转载

标签: 无极《周易参同契》道教悟真篇内丹功文化分类: 传播篇

简介

历史

1.春秋战国时期

2.隋唐五代两宋时期

经典

1.《阴符经》

2.《悟真篇》

3.《周易参同契》

4.《无极图》

原理

1.精、气、神三宝

2.反演

修炼要点

1.采药

2.呼吸吐纳

3.大小周天

修炼阶段

1.一、筑基

2.二、炼精化炁

3.三、炼气化神

4.四、炼神还虚

内丹功功效

人生观

气质情绪

认识自我

开发潜能

提高素质

延年益寿

[内丹术流派](#8#8)

简介

  内丹是借用了外丹的名词术语,将人体作为炼丹的炉子,把精气神作为炼丹的药物,让气按照一定的线路在人体经络间有节奏地运行,在运行中不断的吐故纳新,使人永远充满活力,为人的长寿提供原动力,这股原动力被习惯地称为“金丹”或“内丹”、“婴儿”,现代人称之为“气功”,道教历来称其为“内丹”。

道教炼养术从外丹发展到内丹,是一个由繁入简,博而返约的过程。内丹术的与外丹术同样是源远流长。内丹术是早期神仙道术中守一、行气、导引、房中等炼养功夫的综合发展。它以长生成仙为核心,继承了古代哲学中有关天道、形神、阴阳五行等学说,同时又受到儒、佛两家心性理论的刺激,有感于外丹术的弊端和不足,结合道教的炼养实践,构成一种涵道教宇宙观、生命哲学和人体科学的观念的行为模式。

历史

春秋战国时期

 我国的内丹实践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有相当起色。但由于外丹是有形的,它吸引着众多的爱好者,于是有个错觉,认为外丹衰落以后才有内丹的。其实内丹术的历史也很早,研究内丹的著作也不少。经考古学家认定的《行气玉佩铭》是战国初期的作品。共45字,刻在十二面体的小玉柱上,每一面刻三个字,其中九个字重复出现。郭沫若《奴隶制时代·古代文字之辩证的发展》将四十五个字解释为:“行气深则蓄,蓄则伸,伸则下,下则定,定则固,固则萌,萌则长;长则退,退则天,天戏舂在上,地之舂在下,顺则生,逆则死。”这里主要讲了气的消长呼吸运行。老庄文章中已经论及这神秘的“气”。道学行世,道教继承,尤其在外丹衰落,内丹兴起的时候,内丹家们借助《周易参同契》中的名词术语来引导内丹修炼,几乎成为时尚。

隋唐五代两宋时期

  汉魏伯阳著《周易参同契》,并述内外丹术,不过尚未正式以内丹之名而论,且其时外丹术方兴未艾,故是书长时期仅被视为外丹经典著作。一般认为内丹术起于隋代道士苏元朗。隋开皇中,苏元朗在罗浮山修炼大丹,见弟子“竞论灵芝”,“乃著《旨道篇》示之,自此道徒始知内丹矣。”入唐以后,内丹学逐渐兴盛,有关著作也不断涌现。唐末五代,有钟离权、吕洞宾、施肩吾等高道,奉《参同契》之旨,以内丹行世,为以后道教各丹派开宗立基。北宋初期著名道者陈抟,远承伯阳,近接钟、吕,著《无极图》,述“顺则成人,逆则成丹”之旨,为内丹学奠定了理论基础。陈抟门人众多,不少是道教史上著名的人物。其再传弟子张伯瑞,著有金丹名作《悟真篇》,以性命双修之理,明内丹之要,被后世道家“推为正宗”,与《参同契》同为内丹学的首要经典。两宋是内丹学的鼎盛期,内丹学理论和修炼方法大都在此时得到确定,而后开始分化出许多流派。

经典

《阴符经》

  首先讲述观察自然界及其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所以,天性运行为自然规律,人心则顺应自然规律;其次阐明了天、地、人生杀的变化情况,人的生杀之气的收放,应与自然同步,才能把握好事物成功的机遇。然后,阐明人后天禀性巧拙的生成和耳目口鼻的正确运用,主要效法自然五行相生原则,修炼自身。

《阴符经》只有几百个字,但其天人相盗的盗机论给后人极大的启发。“三盗既宜,三才乃安”、“动其机,万化安”、“天地为万物之盗,万物为人之盗,人为万物之盗”。万物得到天地之气,所以有萌生到茂盛的发展;人见万物产生贪嗔痴欲念,万物消耗人的精神。所以要及时地互相利用。正取叫取,不正取叫盗。在丹法上,顺行称取,逆行叫盗。亘古神仙隐士不露痕迹的是伺机盗取;窃夺阴阳造化,争取生杀时机的转化,以正祛邪,从而达到万化安、百骸埋的目的。人若能适时盗取天地之精华,那就能够与道合真。

《悟真篇》

北宋著名内丹家张伯端的《悟真篇》诗:“《阴符》宝字逾三百,《道德》灵文满五千。今古上仙无限数,尽于此处达真诠”,既是对内丹理论在渊源上的总结,又是对内炼的肯定。在丹家张伯端眼里《阴符经》和《道德经》是泄露了天地造化机密的书,是修真祖经。按照书中指点进行修炼,是会有利于成功的。因为修仙得道者都从其中获得真谛。若会杀机明反复,始知害里却生恩,这是明白逆转杀机重要性的最好注脚。

认为修炼金丹是修仙的唯一途径,书中有“学仙须是学天仙,惟有金丹最的端”;“万卷仙经语总同,金丹只此是根宗”;“若人了得诗中意,立见三清太上翁”等语。作者在《序》中将道教方术分为两类,称行气、导引、辟谷、房中术等为“易遇而难成”,认为“劳形按引皆非道,服气餐霞总是狂”,“休妻谩遣阴阳隔,绝粒徒教肠胃空,草木金银皆滓质,云霞日月属朦胧,更饶吐纳并存想,总与金丹事不同”。唯有炼金丹,是难遇而易成,即难于炼成,而一旦炼成即可成仙。

《周易参同契》

全书共约6000余字,基本是用四字一句、五字一句的韵文及少数长短不齐的散文体和离骚体写成的。该书假借《周易爻象论述作丹之意,研究养性延年,强己益身。所谓“”,据近人研究,是指人身体内部的能量流。书中关于能量流的论述,即是根据作者自己的体验记录下来的。该书表达方式比较奇特,采用符号作为表意手段,如坎离、乾坤、日月、阴阳、五行、铅汞、父母、夫妻、男女,以及中国古代天文学上的名词术语等,都与其本义毫无关系,只是一些表意的符号。书中以烧炼外丹者使用的炉鼎象征人身,以炉鼎中变化的药物象征人体内的能量流。北宋张伯端认定:它是一部讲述内丹修炼的著作,作者害怕因泄露天机而受神仙惩罚,故意使“词韵皆古,奥雅难通。”以寓言借事,显晦相杂,显少晦多,比喻连比喻,着实难以畅读,因此出现许许多多似是而非、牵强附会的解释,使人越读越糊涂。张伯端读懂了。他在律诗第八首中明确说:“休炼三黄及四神,若寻众草更非真”。三黄就是硫磺、雄黄、雌黄;四神就是朱砂、水银、铅、硝。《参同契》里提到的物质这些都是有靠道术无法炼就。“休炼三黄及四神”,该炼的当然是内丹了。内丹修炼的药物绝对不是有形有质的金水铅汞,真正的药物是人人都有的精气神,有了精气神就有了炼内丹的材料,“丹熟自然金满屋,何须寻草学烧茅?”明确指出修炼的场所不在深山老林,而是以人体自身为丹炉。“须知大隐居廛(chan)市,何必深山守静孤?”这些观点《周易参同契》从未有所说明。《悟真篇》对此作了全面而深刻的阐述。

《无极图》

陈抟长期隐居武当山修炼二十多年,后来移居华山云台观和少华山石室,曾以《无极图》刊诸石。为圜者四,位五行其中,自下而上。初一曰玄牝之门;次二曰炼精化气,炼气化神;次三五行定位,曰五气朝元;次四曰阴阳配合,曰取坎填离;最上日炼神还虚,复归无极。故谓之《无极图》。

其图自下而上,以明逆则成丹之法,其重在水火。火性炎上,逆之使下,则火不螵烈,惟温养而和燠;水性润下,逆之使上,则水不卑湿,惟滋养而光泽。滋养之至,接续而不已;温养之至,坚固而不败。其最下圈名为玄牝,玄牝即谷神。牝者,窍也;谷者,虚也。指人身命门、两肾空隙之处,气之所由以生,是为祖气。凡人五官百骸之运用知觉,皆根于此。于是提其祖气上升,为稍上一圈,名为。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有形之精,化为微茫之气;炼依稀呼吸之气,化为出有人无之神,使贯彻与五脏六腑,而为中层之左木、火、右金水、中土相联络之一圈,名为‘五气朝元’。行之而得也,则水火交鞲(gou)而为孕。又其上之中分黑白两相间杂之一圈,名为‘取坎填离’,乃成圣胎。又使复还与无始,而为最上一圈,名为‘炼神还虚,复归无极’,而功用至矣。盖始于得窍,次于炼己,次于和合,次于得药,终于脱胎求仙,真长生之秘诀也。”

无极图                              太极图

原理

精、气、神三宝

  内丹学认为:“天法象我,我法象天。”仙丹不必外求,人体是炉鼎,精、气是药物,运用神去烧炼,而能使人体内的精、气、神凝聚不散结成圣丹,即内丹。道教把人的精、气、神视作生命的三种元素,称为“三宝”。三者合则生,离则死。内丹之旨,即是抱本归元,使三者永远凝集合一,延年益寿。

  精,先天叫元精,至清至精。后天精是浊精,由欲念产生。“有动乎心,必摇其精”。上德无为入性功,入性功就是炼精,补亏损。先天元精,无欲念产生,无形无象。后天精是有欲念而生,男子十六岁有精,是有形有象。内丹功是在“虚之极,静之笃”之时所产生的元精来采药归炉而炼丹的。

  气,有先天和后天之分。先天气,不用肺呼吸。后天气,用肺呼吸。先天气,道教特用“炁”字表示,意为浑然一体。《悟真篇》“恍惚之中觅有象,杳冥之内寻真精,有无自此互相入,未见如何想得成”。即喻先天精气始发自无极境象。

  神,藏于心。神指性,指大脑的思维活动。后天神,是识神。神好清,先天元神喜宁静,两目是神的“窗户”,神足两眼有光。神在丹法中称“金鸟”。修炼至先天元神归于泥丸,就是《玉皇心印经》“一纪飞升”之意。在道教有人说指十二年。另沐浴指心神,换气稍停,其作用是暗合天机。

返者道之动

《老子》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是世界从无到有的顺行造化之道。道家哲学的理想是要还归到虚无混沌的原始自然状态。道教继承道家的这一思想,认为“顺则生人生物,逆则成仙成佛”。提出“返者道之动”的主张,内丹学的特点即此一“返”字,即修道之要在于返还。炼丹是逆向反演,其具体即是归三(精、气、神),为二(神和气),归二为一(金丹),(头,手,脚)归为心肾,归为心肾相交,混元一体,即归根复命,使生命返回到原始未分的自然状态,与道合真而长生成仙。

丹家十分注重精、气、神的先天和后天之别,凡先天的存在,是无形、无质、不感、不动的,所以称元精、元气、元神。根据丹法的理论,常人由于一味的向外驰求,使得先天的精、气、神不断离散走失,人的一生从童年步入壮年再进入老年,这个成长过程就是人的真元逐渐消耗、淋漓、枯竭的过程。道教丹法就是要保证生命的元素不失,返老还童。故道教把内丹的炼就称之为圣胎、婴儿。

修炼要点

采药

道体本静,有感而动,精气初动,药象即生。炼丹者必须抓住时机,以意念导引归入丹田,这就是所谓“采药”。炼丹实际就是意念的调运,即用神。丹家把用神称为火候,说明其在炼丹过程中的重要性。“圣人传药不传火,从来火候少人知。”丹功之妙,全在火候。就像烹调,菜备得再多,配得再好,如没有掌握火候的运用,也是烧不出可口的的佳肴来的。

精是基础,气为动力,神才是主宰。炼丹全靠以神驭气,所以要善于用神,火候得当。如采药烹炼时宜用武火,而沐浴温养则以文火为妙。另外还有下手之火候、止歇之火候、进阳火之火候,退阴符之火候等等。总之,金丹全赖火候修持而成。

呼吸吐纳

“吐纳可以延年。”修炼内丹的基本功是掌握呼吸吐纳的方法。嘴呼气,鼻吸气。初时,将新鲜空气通过鼻孔缓慢地吸入。将肺中浊气尽量从口中吐出;及至呼要降,要合,要使身缩小,吸要升,要开,使身体放大。呼吸要做到轻、缓、匀、长、深,细。丹田与四肢形成吐纳,周天运转不息,久久行之,功效必见,这就叫“吐故纳新”。

大小周天

内丹功的关键是在运转大小周天,即是将体内的精气按经络线路循环运转。内丹家根据天人相应的理论,称此法为周天功。大、小周天的分别因其功法、效果等的不同而定。小周天功在炼精化气的阶段中进行。它以上丹田为鼎,下丹田为炉。气动药生,神清精满,此时可用小周天火候,即意念引元气从下丹田开始,逆督脉而上,打通尾闾、夹脊、玉枕三关,再经百汇穴延任脉而下,经膻中而下丹田,即脑部泥丸、胸部黄庭和腹部脐内。这样完成一个循环,即炼精化气一小周天。小周天功的特点是精气合炼,带药运转,丹家术语叫“转河车”。无药空运只是“通任督”、“转轱辘”,则不成大药,也不能起到搬精补脑的作用。大周天功的目的是要炼气化神,比小周天的境界更高一层。大周天把鼎从上丹田移至中丹田,也不再运气循环,只是将气守持在中、下二丹田之间,任其自然灵活,用绵密寂照之功,入定之力,进入到无为境界。即用神从有观有照到无视无觉,气也由微动到不动而至化尽,以助发元神的生长。

修炼阶段

一,筑基炼己

 即守中,先排除杂念,闭眼耳口鼻四门,制止喜怒哀乐一切欲念,再调息凝神,意存丹田。即“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圣人为腹不为目”。筑基以静坐为主。若神志昏乱,杂念纷纭之际,采用“吹”,张三丰祖师《打坐歌》说:“初下手,最难行,离了、散乱、又昏沉”。可以用六字诀:呵、嘘、呼、哂、吹、嘻,“一息去,一息来,息息相依时相偎。幽幽细细无人觉,神气团冲九窍开。 照此行持得窍妙,昏沉散乱从何来?

静坐当中,要不荡不滞,勿忘勿助。此阶段还不算正式炼丹,只是作些准备工作而已。主要是祛病补亏,对人体生理机能进行修复、补益,达到精满、气足、神旺,伺时还要打通任督两脉,使三关畅通,为下一阶段炼精化炁打下基础。

二,炼精化炁

 此是初关。修炼功至“精气神”三全时,恢复到十六岁以前的呼吸状态,此时气满,尾闾、夹脊、玉枕三关开通。正子时(夜11时一1时)元气生时,即行采药归炉功法。丹法中,把“精气”结合到一起叫“药”。活子时,不在子时,是阳气生之前。炼精化炁,一阳来复时,采用四字诀——舐、吸、摄、闭,用武火逆呼吸后升前降归于丹炉。如崔真人《入药镜》“归根窍,复命关,入尾闾,贯泥丸。”采药当中,必须是水源至清,心不散乱。气未通时,不能用武火功急。要文火静坐调息,回光返观内视。

炼精化炁后期要准备四大要素:

(一)掌握全部功法叫得法。

(二)有生活保障叫得财。

(三)有同心道友盟誓护道叫得侣。

(四)选择清静幽雅环境炼功叫得地。

简称:法财侣地。

三,炼气化神

经过炼精化“炁”,精气变成先天的“炁”。功夫炼至此,内药自生,神气合一。此时全身四肢元神全归于一处。呼吸全是胎息,即不向外出气。功夫至此,有得大药境象,身体震动,耳闻风,天花飞,白雪飘等,并有六通之验:天眼通、天耳通、宿命通、无漏通、他境通、他心通。如他心通时,别人想什么我就知道。

四、炼神还虚

前三阶段都属命功阶段的修炼,至此已纯入性功。这时修炼,可谓修而不修,无为无照,只是元神自炼,沐浴温养而已。大功告成,一切皆空;抱本归元,返虚入无;与天地为一,与道合真。雌时境界,万象通明,圆通无碍,这就是逍遥自在的神仙。

内丹功功效

 人生观:其一是它可以改造修道者的人生观,促使修道者在行为上与道相合,从而建立起新的行为模式。道学不仅有一套人生观,而且有系统的社会伦理观。修习内丹的人,建立起对道的信仰,遵奉道学,必然在行为上发生一系列变化。修道者接受了道学自然超俗、守中执要、适性逍遥、慈忍和平、无为而治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有中和之气象,便是“载道之器”,可以授予内丹法诀,使之在修炼中体验到道的境界,其行为自会更加与道合真。如遇到那些天性淡泊不俗、福慧双全的人,便是“上根利器”,宜予入道修丹。反之,那些心胸狭窄,自私多欲,险诈恶毒的人,皆与丹道无缘,如授予丹诀必遗害社会,此所谓“传之非人,必受天谴”!一个人在信修丹道前后往往判若两人,修丹有成后更会现出仙风道骨,这都说明内丹学有重新铸造人格的功效。

气质情绪:丹道能变化人的气质,控制人自身的情绪。内丹的重要关窍,都是人体内分泌腺集中的地方,内丹功法首先激发这些器官(如生殖器官、性腺、前列腺、肾上腺、胰岛腺、甲状腺、肝、胆、胃、胸腺、松果体、脑垂体等)的内分泌和神经,促进人体微循环,使全身建立起一套高度和谐有序的新程序。修道者使自己的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微循环系统都发生新的变化,从而在人体深层建立起一套稳定的“一得永得”的自调谐程序,这套程序和宇宙的自然节律相一致,能在高层次上参与自然界能量、物质、信息的大循环。丹家通过这套程序对自己的心身进行控制,使之与道相合,从而达到自主调整情绪、保持良好心境和变化个人气质的目的。例如丹功修炼在“活子时”到来的时候,某些关窍部位会分泌出一种类吗啡样的激素,使人产生周身酥绵如醉、忘我销魂的快感,进而使人在心理上和生理上发生实质性的变化。这样,修习内丹的人改变某些不合道的规范的脾气和习惯,形成一种豁达、开朗、中和的气质,能应付日常生活中的不良刺激,保持乐观情绪和良好心境。

认识自我:其三是修习丹道可以清洗自己隐藏下来的心灵创伤,重新发现和认识“自我”,从而使自己的心灵获得解脱,达到开悟的境界。丹道承认人都有生前胎儿期的记忆,而人生的重大创伤、痛苦、不良刺激等都会在人的深层记忆中留下印痕。人的潜意识中好像有一盘录像带,它将这些人生的悲伤、痛苦、意外刺激透过常意识的层次转录到潜意识的录像带上,而潜意识中的这些印痕又会强有力地影响人的常意识,使人在心理和行为上发生错乱。内丹学是一种凝炼常意识、净化潜意识、开发元意识的心理程序。丹家将元神称作“主人公”,是人真正的“自我”,因之内丹学又是一项重新发现“自我”、认识“自我”的心理系统工程。丹道在开发出人真正的“自我”后,就会将潜意识中录有心灵创伤的录像带清洗干净,消除隐藏在潜意识中的不良印痕,从而真正使人的心灵获得解脱。这样,内丹家在高度入定中透过潜意识的魔障,解除了各种心魔(如色魔、富魔等)的武装,从而大彻大悟,达到道的境界。这样丹家使自己成为开悟的人,得道的人。这样使人的心灵在理性和非理性层面都得到正常的充分发挥,避免了一切心理障碍和精神错乱,真正感受到道家适性逍遥的滋味。

开发潜能:其四是丹道可开发出人体生命潜能,激发人脑的深层智慧。人体中本来隐藏着在漫长的生物进化中遗传下来的亿万年的记忆,包括生物进化史上的生命潜能。人脑的旧皮质区,包括网状结构和丘脑等部位中保存有人在36亿年(特别是近27亿年)生物进化中遗留的尚未开发的信息库,其中无疑存有巨大的生命潜能和心灵潜能。丹功通过净化人的潜意识,将潜意识凝炼为阴神,就会突破时空障碍,产生预知等前识功能。丹家修炼到将元意识开发出来并凝炼为阳神,就会打开人体遗存的信息库,释放出生命潜能,获得超越时空界限的神通。丹经中普遍有“六通之验”、“心能转物”的记载,人体生命潜能包括心灵潜能的开发目前尚属正待着手研究的问题。

提高素质:改善人体素质,祛病健身,激发人体青春活力。修习阴阳丹法的人,激发起本身的性能量和生命力,往往产生驻颜留春之效,在一定程度上返老还童,使人体机能返还。五行养生功为壮腰健肾的要术,有明显的抗衰老作用。清净功夫往往把一些危及生命的不治之症压制住,延长几十年寿命,到老年内气不足时再发病。内丹功法将人体先天的精、炁、神称作药物,一旦丹功炼出内药,这些自身产生的内药会调节人体的生理机制,治愈疾病。丹家认为外界的中草药、抗生素等都有副作用,自身的内药才是金丹大药。内丹学是最高的心身医学,它无疑会消除一切心身性疾病,通血活络化瘀,使人精气畅通,心理和谐,保障人体心身健康。

延年益寿:内丹功法可以使人延年益寿进而超越人体生命的界限。历史上一些著名高道,远如彭祖、老聃、安期生等,孙思邈、叶法善,吕洞宾,陈抟、刘操、石泰,张三丰,王常月等,皆修炼有成而获高寿,名垂史册。

内丹学可以延长人体寿命的效用是毋庸置疑的!其中吕洞宾、张三丰屡有灵异,应属真正修成丹功达到仙人境界者。也有的丹家不求灵异,但可以老年不烦子女照料,身体健康;至后事安排定,人生心愿已了,便无疾而终,丹家称之为“自了汉”,这是最实际的功效。丹家还有自己预定死期,乃至投胎夺舍的说法,非局外人所能知。超越人体生命界限是人体生命科学正待研究的课题,内丹学提供了一条探索人体生命奥秘的实验途径,这当是内丹学的真正价值所在。 “阳神”、“阴神”在一定程度上脱离肉体而存在,但它们不是道教理想中的永恒神仙,作为一种自然现象终究要“消失”到茫茫的宇宙中,复归为先天一炁。世界上凡是产生出来的东西最终总会死亡,归于物质、能量、信息的永恒变换之中,我们进行内丹学的研究要以科学立基不能企望得到我们无法实现的东西。

内丹术流派

内丹术流派很多,其中以南北二宗为代表。南派的创始人是北宋道士张伯瑞,实则南派之称是相应以后北派的出现而来。南派上承陈抟,祖述钟吕,主张性命双修。该派中人常说:“修得一分性,保得一分命。”认为性命相合不分,皆不能有所偏废。另一方面,“命之不存,性将焉存?”性的基础在于命,故在修习的次第上,宜应先命后性,先术后道,循序而行。南派丹法主要在南宋时期流行。元代全真道起,是为北宗。全真在元王朝扶植推崇下,声势隆盛,很快向南方流传,南派教徒也多有归附北宗者。二派在元末基本合流,与主符篆的正一教地位相等。

北派的创始人是全真教祖王重阳。王重阳时处金末乱世,生灵涂炭,民族危机,为使华夏传统文化不至于在异族统治下沦丧、丢失,他以《道德经》、《般若心经》、《孝经》为道徒必修经典,提出:“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主张三教合一。该派从明心见性入手,将心性的修炼和道德修养置于丹法之首,强调先修性功后修命功。同时以三分命功,七分性功之说,奉修真养性为唯一的修炼正道,视符策、黄白及房中等术皆为邪术。因此,这一派的内丹之道极为纯正。

道教历来讲究男女平等,认为妇女只要根据自身的生理与心理特征,同样可以修炼成仙。具体来讲,女丹分为七大派:第一,南岳魏夫人派。也叫存思派,以《黄庭经》为宗。强调存思身神,积气成真。第二,谌姆派。也叫外金丹派。由谌姆传许逊、吴猛。奉许逊《石函记》、吴猛《铜符铁券文》为经典,传天元神丹之烧炼服食,兼以符咒修炼。第三,中条山老姆派。也叫剑术派。以剑术修炼成道,分“法剑”和“道剑”。第四,谢仙姑派。仙姑名谢自然,身为童女时即修道,所以又叫童女派。童女尚未行经,身中元气自然充满,可以不必筑基,可直接从辟谷、休粮、服气、安神、静坐入手,以清静无为法得道,有《太清中黄真经》专讲此道。

第五,曹真人派。曹真人即曹文逸,她以清心寡欲,神不外驰,专气致柔,元和内运为宗旨,奉《灵源大道歌》为主经。《灵源大道歌》,是女真人著作,亦曰至真歌。注重神气,“神是性兮气是命,神不外驰气自定”,无铅汞龙虎等代名词。罗浮山志云:“宣和中,有曹仙姑居京城。明于丹术。尝作大道歌。”

第六,元君派。也叫清静派。元君为孙不二,也叫清静散人。传太阴炼形之法,从斩赤龙入手,有《孙不二元君法语》《坤道功夫次第诗》等专讲此法。


标题:行气玉佩铭
作者:三学一心
地址:http://bk.isseeker.com/articles/2022/03/01/16461049663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