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2638264600 的个人博客

记录精彩的程序人生

南怀瑾老师——讲解为什么修行功夫境界不能随便透露

南怀瑾老师讲解为什么修行功夫境界不能随便透露

所以,在修定的境界所出来的,都是你阿赖耶识种性出来的,毒蛇猛兽就是你的本性!所以,这里佛不给你(将)秘密说穿,我替他老人家讲穿了,他只叫你……他不给你说理由,只叫你“至心忏悔先罪”啊!就是过去的业,阿赖耶识种子。

他说这个时候,“出定之时,不得多语”,不要乱讲,不要说:“哎呀,我打坐有看到蛇啊”。有些人,你看,很多学佛修道的人,做个梦,第二天都拼命讲:“哎呦,我梦到菩萨。”我告诉你:那着魔了。所以“出定之时,不得多语”,这个修持的道理“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所以,密宗的戒律,像这各种的境界、善恶境界,除了上师、自己亲授的老师,除了善知识老师,除了金刚弟兄——就是真正自己同修的在修道(上)有境界的、比你经验多一点的道友,才可以讨论以外,不多说;有时候多说啊,反而容易着魔境。其实也没有什么,因为你多说、你肯多说,你心理上就是个魔境撒,你把这个事情当成很厉害的在那里。​所以,“出定之时,不得多语。”《禅秘要法讲座 南怀瑾讲述》

“上德若谷”,真正有修养的人,所谓道德的完成,反而太像是空空洞洞的,什么都没有;也就是我们俗话说的,“满罐子不响,半罐子响叮当”。学问真正充实的人,反而觉得自己像是一无是处​**。所以一个真正有道德之士,不会表示自己有道德,或者表示自己有功夫。这就是“上德若谷”的道理。一个人真到了虚怀若谷,才能够包罗万象。学问的道理,人品的修养,都是同一个原则。**​《老子他说》

世尊。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即为着我人众生寿者。**​须菩提​认为,到达了阿罗汉的境界,他没有丝毫我已证果的念头存在。如果有这一念在,一念就是万念,这一念就会牵连到重重叠叠,《华严经》称为“帝网重重”。**帝就是大,我们的思想、感觉、情感,像一个无比大的大网,只要一个网眼洞动一下,其他的眼洞都跟着一起动,就是所谓帝网重重。我们修持的业力,心性的业力,一念动,百千万亿念都牵动其中。说有一切有,说空一切空,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说,大阿罗汉,如果有自觉已证得阿罗汉的境界,他的我、人、众生、寿者四相都有,他只能算是个货真价实的凡夫,根本没有得道。拿禅宗来讲,如果有人说他已经“悟”了,那就是言旁口天的“误”。**有人还自认为是大彻大悟呢!当然啰!那是大错大误!就像一个人身上有一万块钱,他绝不会在街上到处向人去讲的,这是个普通的道理,更何况一个得道悟道的人,绝不会自觉有道了。须菩提接着报告自己的心得。《金刚经说什么》


标题:南怀瑾老师——讲解为什么修行功夫境界不能随便透露
作者:2638264600
地址:http://bk.isseeker.com/articles/2024/10/22/17295586326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