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禅日记》中未记载的珍贵内容
《参禅日记》中未记载的珍贵内容
万物唯心万法唯识 ☰
关注他
13 人赞同了该文章
南怀瑾老师批 金满慈记
《十方》杂志
第二卷第十二期
旅居美国的金满慈老居士,自民国六十二年初习静坐以来,屡以修学日记或来函参学方式向 南师怀公请教,蒙师慈允函批指导,经年无间,其默默耕耘、笃实谨行的态度,与修持过程中,不贪着诸般境界和种种身心变化,兢兢业业的慧见,堪为一般自修禅那者的借镜。所有初学及入门日记数据,已由老古文化公司编印成书,题名为「参禅日纪初、编集」,共二册。普为大众所喜。唯自七十一年十月起,她对修持更上层楼的重点心得报告,以及南师画龙点时的批示始终未曾公布,今应读者再三的关心和询问,因此特别于本刊,连续刊载,以飨十方同好。
七十一年十月
女儿不在,我们又搬了一次家,朋友们都来信贺乔迁之喜。搬家有什么可贺的呢?旧居一住六年,大小平安,尤其芳邻那位美国老太太,慈祥和霭。有一次我在后门外走廓上跌了一跤,一直听到有人呼叫,爬起来却四顾无人,原来她在后院干着急,我对她颇有一份好感。我的毛病是太恋旧,所以头陀不三宿空桑树 下是对的,佛法是应病以药,我虽然自知病根所在,但有心去缚,则愈缠愈紧,最好是以无心处之,病自除矣。新店门前,沿街两旁都有树木,上午站在外面,轻轻一吸,一股树叶香味,直入脑际, 清凉无比,靑天白云下,楹树正在变色,叶子呈现深浅不同的颜色,与前后左右的花树和叶树,映成一片各径色彩的养面,美极了!剎那间我想到世间如果没有险恶的一面,人间与天堂何异?!记得一位先辈说过:「有病方知健是仙」。本来神仙也不过是海阔天空,自由自在而已,忽然我对人间升起一份好感,糟了,这大概就是神仙降凡的原因了。所以人家说感情的发生,并非由于预谋,或者出于故意,乃是临场感动,个中微妙,实不足为外人道也。如我现在是心随境转,立刻打住为妙,好在一觉卽住,不会拖泥带水。
我现在愈来愈相信形而上的世界,又似乎很能了解眞空、妙有的道理,确信人之患在于有身。有形质的东西,不会长存的,如道家所谓长生不死的地仙,据说到最后能錬成金身,果如所说,我可不喜欢。我喜欢的是:「聚则成形,散则为气」。眞空妙有的意生身,也能如此。
由于经验,我认为任何人、任何环境,有好的一面,就有坏的一面。人不但要能适应环境 ,更要能利用环境,把握现在,方不至虚度一 生,所谓「今后前程,随缘自取;境界高低,定于修持;成就多少,决于自制。由此可
知自制的重要了!
看破有尽身躯,万境之尘缘自息。
悟入无怀境界,一轮之新月独明。
今夜似乎颇有上联类似心境;此时夜深人静,高楼上,孤灯下,自我检讨一番。记得过去在哈佛燕京社,借得一本道藏,其中有几页女丹,我摘下几处重点,抄在笔记上:
⑴男女修道之异同,只是初期之别,女子在斩赤龙之后,卽与男子同体,工法完全一样 ,且比男子成就更速,盖男子阳在外而阴在内,阳中含阴也;女子阴在外而阳在内,阴中含阳也。
⑵女子以血会主,任脉主血,督脉主气,所以说:「男精逆而成仙,女血直腾归心窍」。
⑶妇体非全体,元气已受伤,欲复坤阴气 ,发动在乳房。此外所有丹书——道书,不分男女,都重玄关一窍,所谓此一窍也,「机发则有窍,机息则渺茫」。
以上这些:我怎么觉得我都证到了?
还是我自以为是?现在我作一次总报吿,请求老师开示!
⑴ 第一次气机发动之前,一夜将上坐,心觉恍惚,头向前一冲,如同梦中被人惊醒。第二天晨坐,第一次气机发动了,是夜坐中,发觉下丹田有一块东西,如同怀孕初期一、二个月的情形,不同的是这块东西奇热,正惊疑中 ,忽然从里面冲出一股气来,呼呼有声,经心脏、口、鼻而上。气经过之处,如舌会麻,鼻骨会痛,眉心发胀等等,因而惊惧不敢久坐。
师示:何须惊怖?可惜!但不助不去,任之,即可。
⑵ 此后常在一觉醒来,总在夜半三点左右, 不知那股气由那儿发出,但觉两腿如抽筋一股 ,气由腿而上,经心脏时,内部都被它搅碎了,这是一段最难熬的时间,最后冲出一口酽痰。
师示:理所当然。
每次都出一身大汗,翌晨起床,对镜惊诧,因为浴室镜中宛然一位十八、九岁的少女。不过这只是一瞬间耳。
⑶ 以后的日子,就是两协发胀,波及胸部 ,大槪就是所谓的妇体非全体,元气复元之兆了。
师示:不错。
⑷ 在那一段时间,最大的特征,就是口水特多,每于坐中,咽不胜咽,但觉淸凉,不觉甜味。至于密处总有个小圈圈打转等等。
师示:切勿执着,任之可也。
以上这些都从无为而来,没用一点规矩。老师会不会说,「没规矩正是规矩」?
师示:本有规律,还是因你有恐惧惊疑之念,故稍乱步骤。
⑴ 如果数年前气脉就有这些象征,这几年又增一些常识,更蒙老师为我批示了三年多的日记,照理应该大有进步才是,何以能?
师示:理不明之故。
⑵ 我认为只要心无所住,气脉自然会起变化,并无玄妙可言。
师示:对嘛!但你因当时一有鹫惧,已心有所住了!
⑶ 我认为气脉的变化,只能证到心物一元 ,及有助色身的健康而已。
师示:不错。如再进修,可以转化色身为光体。
⑷ 第一次气机发动,下田出现的那块东西 ,我认为是团气体,它来无踪,去无影,确实玄妙莫测,不知书如道家所说的:「机标则有窍,机息则渺茫」?
师示:然也。
只有它才是一次不可思议的体验。十月二十三谕示奉读,老师又抄示中秋有感近作,谢谢!
弟子满慈附禀
今懂一身发热,白天不靠近火,夜间比去年少盖两个毯子。过去偶尔会听到自己的心跳,现在每夜头一落枕,就听到自己的心跳,不知是否心跳加重了?
师示:并非心跳加重,只是内视较为清明。
昨夜将上坐,眼前好亮,我想意谁进来, 开了灯我都不知道,睁眼一看,室内并无亮光 ,也无人进来,门是扣好的。
最近夜间都在看弘一大师的「佛学经典丛编」,这部书几乎全是宏扬净土法门:有说:「余门学道,名竖出三界,念佛往生,名横出三界,如虫在竹,竖则历节难通,横则一时透脱」。
有说:「靠自力修定慧,断惑证眞者,名通途法门,持佛名号,仗佛力往生西方者,名特别法门。通途如画山水,要一笔一笔渐成;特别如照山水,一照俱了。通途又如步行登程 ,强者一日不过百十里,特别一日可达四大部洲。」
更有一说:「参禅一法,非现今人所宜学 ,纵学亦只文字知见,决不能顿明自心,亲见自性,何以故?一则无善知识提持决择,二则学者不知禅之所以,名为参禅,宝为误会」。这一段未免武断之嫌。
我的谬论如下:
念佛往生,无可否认的,确实是决不赔本的把稳法门,无论什么根器都可以学,所谓利钝兼收,三根普被。这些前辈大师们怕学者根器不够,选择失当,禅旣失望,净亦不成,所以苦口婆心,竭力劝学净土,当然无可厚非。可是学东西是志趣之所在,有时候是不计成败的!
学禅并非自负,以我个人来说,明知自己不是材料,最后无非一场游戏,了无所得,奈何我愈学愈有劲呢!
我也相信如书上所说,「参禅人唯仗自力,不求佛力,故于工夫得力眞妄相攻之时,每有种种境界,幻出幻没。譬如阴雨将晴之时,浓云破绽,忽见日光,恍惚之间,变化不测,所有境界,非眞具道眼者,不能辨识,若错认消息,则着魔发狂,莫之能医」,这一段却是我最躭心的,所以必须定慧等持,否则定会功亏一篑!我想学襌人,这是一大考验,道书也谓,这是修行人最后的一大难关,往往失败于此!
我认为禅那(静虑)与念佛往生,开始的工夫不同,中间一段成就相同——都可以明心见性,最后的结局又有不同。学净土的往生极乐,听佛说法,到补处等补佛位;学禅的在明心见性之后,大有事在。
我认为要探讨宇宙人生的奥秘,非参禅不可,这也就是我的目的所在。学东西要愼重开始的选择,旣经选定,就要勇往值前,不可三心二意,我又记得老师的敎训:「只问耕耘 ,不问收获」。
我不相信,仙佛有种,却信:「山高自有人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总之禅是佛学的结晶,幸运的是有老师敎诲,不会走错路, 更该竭力修学,不计后果!以我有限的时间, 学无涯的法门,确是一大冒险。但我认为这东西成功只是一刹那,并非千年万年的问题,因 此对那点得到成果的「或然率」始终不失信心 !谬论如此,敬候师训。
师示:华严经云:「信为道源功德母」, 诚信他力加持,乃修浮土初要。坚信自力能了,乃参禅始基。终至自他不二,心物交融,方为究竟。是净是禅,了无差别。
夜深了,只听到桌上的电钟嗡嗡的响,这间屋子一关上门就是我的天下。每于此时,便想起伊庵权禅师至晚必流涕曰:「今日又恁么空过,未知来日工夫如何」,我虽未流涕,必也反省警惕,不敢稍懈。
我认为「善能分别一切法,于第一义而不动」,就是定慧。我也懂「顶上有光犹是幻, 云腾足下也非眞」。甚至一切神通,都没用,只有金刚经的主旨「善护念」,才是眞的。此一念也,卽空卽有,非空非有,用之卽有,舍之卽藏,无相而自淸净。因为它用能随缘,随 染随净,都是它的妙用,所以说:「昨夜夜叉心,今朝菩萨面,菩萨与夜叉,不隔一条线 。」一切都是一念——能救人,也能杀人。
我也仅何以向上一路,千圣不传的道理,不是不传,而是非其人不传,因为若非其人便无法传,犹如画龙点睛,要的是一条活龙,只差妙笔一点卽可。况且眞正的妙处,也只可悟而不可传。
襌是佛学的结晶,实在太奥妙了,别说学 ,就是信都不容易。我学禅全凭一股傻劲,人家以悟为期,我则以死为期!今生种点善根, 来生再修,就会容易一点。(但愿如此)。
记得一部旧小说「来生福」的楔子:「触事懐人梦未成,砌虫都为感秋鸣。平生遗恨凭谁补,待把他生续此生。」如果眞能把他生续此生,那就无事不成了!
下面有几个问题敬乞吾师暇时开示为叩:
⑴老师说四果四禅是有差别的,那么四禅是功夫,四果是程度,是境界,对吗?
师示:你说对了!
⑵无我是人空,结使的解脱,是否就是法空?
师示:可以这样说。
第三次报告早已寄呈,不知老师见到否 ??另有一禀为 老师叩贺农历新年的,也一并寄呈,谅早达慈览矣。
师示:前几次报告均收到,近来实事忙且乱,故稽答,希勿念。最近希望抽空为你写一总答的信,同时谢谢你的贺卡。
淸晨刚进厨房,就听到大门外有送牛奶的声音,忙开了大门,果然不错。在外面见天色灰白,大雪纷纷,原来马路上已厚厚的一层雪了。初春降雪,很好,因为去冬没什么大雪, 正怕春天会生病呢。
见到雪景,忆及童年在东北上学的时代, 一刹那间我已忘了身在何处,似乎回到小时那身上穿得厚厚的,在雪地上踩的滋滋雷的我, 不懂得冷,更不了解什么「人生」。我觉得天仍是那样,雪也一样,风也一样,而人却几经世变,如果死了,不老早就是一堆白骨!抗战期间,屡次死里逃生。有一次在昆明 ,金碧路大轰炸,炸弹正落在我家前后左右,我们跄在地上,一枚炸弹下来,地都旋转起来 ,我见屋角扭来扭去的,心想我们会被埋在下面,看呆了,也不怕。人家说:「该活的死不了,该死的活不了。」又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我想如杲说我有后福,那就是我遇到老师。如果修行眞能见点成绩,方才不负天假以年,否则莫名其妙过活将是八难之一了 !究竟如何,待最后的结局而知。深夜读书,心淸如水,忽然忆及宋郭印的诗:
一片澄心似太清 , 浮云了不碍虚明。
夜深人静浑无寐,时聪空庭落叶声。
步他的韵,学作一首:
忙里伦闲一心清,尘境何能碍虚明。
深夜读书浑忘寐,窗外时传风雪声。
七十二年癸亥孟春第一次学步,写完自己看看,原来是个四不像,不觉哑然失笑。敬乞 老师斧削为叩。第四次报告批示已奉读。
师示:「忙里偷开心自清,座缘那得碍虚明,夜深坐读浑忘寐,窗外时传风雪声。」所改处,因平仄不协,无关诗意。
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闲,善知识难遇今已遇,此生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生。
今晨一坐,异常舒适,在一片光明中,我只是其中的一个点,这片光明来自一个太阳,这个太阳,抬头淸楚可见。实际上也并未抬头 ,只是顺着这片光就见到了。当然不是用眼看的,眞是说不淸怎么回事。不用眼何以看得见呢?是怎样看到的,是什么东西顺着光去看呢 ?是识的作用吧?
师示:不错。
最近坐中常有光芒闪过,但来的方向不同。头部偶有巨响,似什么划过,快得很,才觉一震就闪过了;过去了,也没什么发现。我是不迎不拒,听其自然。
大约两个证拜之前,我开始实践几个修持的重点:
㈠ 修行必须先了色身,要做到忘身,必须身体絶对健康,否则坐中这儿痒那见痛,被这色身一扯,连坐都成问题,还谈什么忘身!所以从此对飮食起居都要特别注意!当然这只是个开始,等到有了成绩,就习惯成自然了。
㈡ 要在结使上下工夫,这是最难的一着。总想到「欲坚道力凭魔力」,更记得「学道须是铁汉,着手心头立判,直取无上菩提,一切是非莫管」。
㈢ 随时随地把持灵明一念,我已弄淸楚,它是「卽空卽有,非空非有,寂然不动,感而遂通,用之卽有,舍之卽藏,无相而自淸净。」虽然无相,当它升起妙应时,却淸楚的体会得到。我一天可体会到好多次。就把它当自己。
我现在已初步能控制那股业力,并已弄淸楚现业流识正是业力和习气的混合物。近来不论打坐与否,意境上是一片虚空,每当念头一动,我就把它抛入其中,只是要快,稍迟一步 ,便要费点力气,因为那股业识的恶势力很强 ,像股热流暴发起来,不易控制,却又不可强压,它一动,我一知卽消。有时我作这种工夫 ,自己都会笑起来,因为稍一大意,它卽卷土重来,我淸楚的不给它东山再起的机会。我想修色报身,又不知是否合格,算不算躐等?尙须注意些什么?
师示:并不躐等,有志者事竟成。
收到十方月刊,知道老师正在传法,眞羡慕学长们的福份!第五次报告批示已奉读。(待续)
《禅宗掠影》 南怀瑾老师批 金满慈记
《十方》杂志
第三卷第一期
旅居美国的金满慈老居士,自民国六十二年初习静坐以来,屡以修学日记或来函参学方式向 南师怀公请教,蒙师慈允函批指导,经年无间,其默默耕耘、笃实谨行的态度,与修持过程中,不贪着诸般境界和种种身心变化,兢兢业业的慧见,堪为一般自修禅那者的借镜。所有初学及入门日记数据,已由老古文化公司编印成书,题名为《参禅日纪初、编集》,共二册。普为大众所喜。唯自七十一年十月起,她对修持更上层楼的重点心得报告,以及南师画龙点时的批示始终未曾公布,今应读者再三的关心和询问,因此特别于本刊,连续刊载,以飨十方同好。
七十二年十月
坐中忆及古德云:「二六时中不住工,穷来穷去到无穷,忽然穷到无穷底;踏上须弥第一峰。」于是就穷追那个似有若无的影子,结果什么都没有,原来只是一念。无形无相,来不能拒,去不能留,自在得很,所谓来无踪,去无影,实际上它是无所从来,亦无所去,只是应缘一现而已。所以能用之即有,舍之即空,也就是即空即有,非空非有。至于妄念则是依它而起,真妄的关系,如波与水,两两相即,所以说:「全波即水,全妄即真。」真妄如以元神和识神来作譬喻,则元神如唐僧,识神如孙悟空。识神虽然顽皮,但它神通广大,上天入地,无所不能,元神要靠它才能起作用,只要能控制孙行者,唐长老就可安抵西天了。
仙佛何尝原有种,乃从尘世作凡夫,
药王尝草医灾疾,持地推车垫路途,
成道钟离为武将,升天吕祖是鸿儒,
看来苦乐由心造,法自师传修在吾。
感谢 师恩!我似乎有点入处了?但不敢自作聪明,自以为是。近来除了睡觉仍然无梦之外,平时一切空了、舍掉之后,意境上总有这么⊙一个东西,不过出现的只是无边的虚空,至于中间那一点,则似有若无,它遇缘则现,无缘不显。我认为那一圈虚空是意识的现量境──现量空是境界;中间一点是准妙有――觉性。
师示:此犹是心所,一知便休,不即不离可也。
这事其实只有三个阶段:
⑴ 先我意识的现量境,其中自然包括灵觉。(不太难)
⑵ 进一步,得到真空现量,升起妙有。(最难)
⑶ 修妙有万行了事。(水到渠成)
如果我猜的不错,说不定就此打住了,因为自古不知有多少才智之士,陷在这儿,不能超升,也就误了一生,况如我之笨拙!真正明心见性的人,能有几个?除了 老师。我则爬到今天已不易了,不敢再有奢望!只好走着看了,爬得多少,算多少。
师示:岂可自暴自弃。
不期生,生人世,不欲死、死期至。怎么办?!
坐中一股气上通头顶,下达足趾。当它行时,经口、鼻、眉心至顶,所过之处,都有胀的感觉,鼻骨、眉心尤甚。至于下行气,由喉、胸、腹一直下去,所过之处都发热,腹部尤甚。但气行甚缓,此处我说不清楚。有时气体如云,满布全身,没有身,只有气,感觉舒畅无比。
最有趣的是,近来不论是否坐中,即使大家一起谈话,大人孩子热热闹闹时,我的心仍静如止水,又似无边无际的虚空,身证动不了,想起起不来,我也不理它,动不得就不动。有时坐中知道痛痒,一知即了,过一会也就把它忘掉了。我不懂,身体何以忽然会不能动?乞 师开示。
师示:气住神凝初象,到此须知亦因此心已依他起而有所著相了。一悟即转。
在此之前,曾有些过程:
⑴有一段时期,随时都想到飮食,我认为三尸虫作祟,不理它,不饿不食。
⑵意境上都是人,坐中尤甚,这段时间很长。
⑶最后一段经历最可怕,业力上冲,内心翻滚,坐立不安,可是不为什么,也未想
什么,好好的,就是不对劲。偶遇逆境,更过不去,这与我平时的情形完全不同,大反常态。我知道是业力作怪!那段日子最苦,每天如上战场,打得精疲力竭,如无正念支持,简直 不堪设想!此是否真妄相攻呢?
师示:然也。
现在这股业力,已不知去向,一切都成过眼烟云。以后更应如何?伏乞吾师训示为叩!弟子深知 师忙,无暇及此,但必须想到 老师训诲,才有足够的勇气继续向前!
师示:一知便休,不必预问,有一存心,即落障难矣!
第八次心得报告及叩贺春节新年的信,不知 老师见到否?收到第二十七期《知见》,一份正当盛年的刊物,何以又会停刊?甚觉可惜!第二十六期(今年元月份)《知见》未见到,最后两期总是个纪念,不知吾 师能寄赐一本否?
师示:今年元月份的《知见》,已嘱补寄,收到否?
南师答函
满慈夫人左右:
第八、九次心得报告均已收到。自农历正月初一日夜起,连续寒假禅修六周,直到近日方始稍得片暇,料理案头积牍,希谅是幸。
第八次报告无大问题。第九次报告须答者如次:你所说:「不期生,生人世。不欲死,死期至。怎么办?」此正是禅宗所标榜了生脱死之目标。希望你再将《指月录》、或《传灯录》之襌门公案及诸大祖师开示法语,一一再三勘参透彻,料必自有答案。尤其对志公襌师「十二时辰颂」等,更须熟读了解得透彻。恕我不为你说破,因说破了到底非你自得自许自肯处,于生死路头毫不相干也。如手边无《指月录》等书,望立即来信,设法寄去。
身体气脉均衡宁静时,忽然如不能动作者,此乃气住脉停初象,即有「凝」然感觉。此即受阴区宇(范围)。应参看楞严五阴解脱之阴境。当转进参想阴之解脱方好。(我特嘱文光为寄新出版之《楞严大义》一书,后面附有我所集五阴解脱串珠等章,可细读之即知。)
所说在此之前的三段过程,幸得你福智两庄严,方能过关,不然,无限修道人均于此处陆沉去也。你认为此一阶段,乃真妄相战之象,亦可作如此观也。
《知见》元月份,亦嘱文光补寄•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