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段通脉现象
预备式——意守丹田,宁静心神,调整呼吸,端正身型。
双手托天理三焦——意想三焦通畅,两掌上托气从关元提至天突,两掌下落气从
天突降至关元。
左右开弓似射雕——开弓劲达脊背,意至食指商阳。
调理脾胃须单举——意想丹田,伸拉两胁,吸入清气,呼出浊气。
五劳七伤往后瞧——旋臂刺激手腕原穴,后瞧转动颈部大椎,展肩劲达脊背,蹲
身气沉丹田。
摇头摆尾去心火——摇头放松大椎,摆尾转动尾闾,呼吸取其自然,意念守在涌
泉。
双手攀足固肾腰——摩运膀胱经,畅通任督二脉,意念守在命门,气息沉至丹田
。
攒拳怒目增气力——左右拧转脊柱,气力发于丹田,旋腕用力抓握,两眼怒目睁
圆。
背后七颠百病消——脚趾用力抓地,百会向上虚领,放松肢体下颠,吸气呼气想
丹田。
收式——气息归元守丹田,静养一会再还原。
健身气功学练“三步曲”
2011-03-15 09:57:00王言群
在日常练功中,我们常会发现这么一种现象,那就是一个非常喜欢健身气功的爱好者,虽然每天花费很多时间学练功法,可仍然很难掌握功法的锻炼要领。分析其主要原因是学练不得法。如何才能帮助这些学练不得法的爱好者尽快掌握一种功法技能,让他更好地享受健身气功带来的快乐,是我常常思索和探究的问题。这里我从健身气功的本质特征出发,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经验,向大家推荐一种健身气功学练“三步曲”的方法,希望能够对初学者乃至教学者有所启发。一、学练“三步曲”释义健身气功的本质特征是什么?健身气功定义给了我们明确的答案,那就是健身气功是“以自身形体活动、呼吸吐纳和心理调节相结合为主要运动形式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按照健身气功的常用术语来说,“调身”表示“形体活动”,“调息”表示“呼吸吐纳”,“调心”表示“心理调节”,那么健身气功的本质特征就可以表达为“调身、调息和调心”相结合的健身运动,即“三调”的统一和协作。再简化之,如果用“形、息、心”分别来代替“调身、调息和调心”,那健身气功的本质特征就又可以表达为人体“形、息、心”三者的结合运动了。据此,本人提出学练健身气功“三步曲”,即按照由形而息再之心的次序学练健身气功。具体学练内容和步骤见下图。 二、学练“三步曲”次序解析(一)学练第一步曲——形对健身气功初学者来说,学练健身气功第一步曲是要掌握“形”的锻炼方法和要领。这里的“形”指的是自身的形体活动和身体姿势的调整,即“调身”,它是功法动作的外在表现。“形”的基本内容主要包含3个方面。一是手法、手型。譬如,健身气功?五禽戏中的“虎爪、鹿角、鸟翅”,健身气功?易筋经中的“龙爪、虎爪、荷叶掌、柳叶掌”等。俗话说,“心灵手巧”。现代脑生理学研究指出,大脑皮层反射区中手部反射区也占有相当大的区域。功法中手型的规律性变化可以有效地刺激手部不同的神经肌肉,使得大脑皮层能够产生良好的适应性变化。二是步法、步型。身体重心的转换移动和动作的运行都依赖步法、步型的变化。步法总的要求是“迈步如猫行”,变化要轻灵圆活。三是身法,包括“胸、背、腰、腹、臀”五个部分。四种健身气功锻炼要领中所说的“重视脊柱的屈伸旋转”实质讲的就是身法。一个人只有掌握了“形”的方法与要领,做到了“引挽腰体,动诸关节”,才能达到“以求难老”的锻炼目的。作为健身气功初学者,一定要下大功夫把第一步曲走好、唱好,要对动作的路线、方位、角度、虚实、松紧分辨清楚,做到姿势工整,方法准确,才能为今后深入练功打下坚实的基础。(二)学练第二步曲——形+息较为熟练的掌握“形”的要领之后,就要进入学练第二步曲了,这时要注意形体动作与呼吸的密切配合。如果说第一步曲要做到“引体令柔”,那么第二步曲就要做到“导气令和”,把“引体”与“导气”相结合,使之“形息相依”。一般来说,呼吸与动作具有“起(升)吸落(降)呼,开吸合呼,蓄吸发呼,紧吸松呼等” 的配合规律。譬如,健身气功?五禽戏中“鸟飞”动作,两臂举起“展翅飞翔”时要随着重心上升吸气,屈膝下落两手合拢时要随着重心下降呼气,这是“升吸降呼”的配合;健身气功?易筋经中“出爪亮翅式”动作,两手成柳叶掌立于胸前扩胸蓄劲时要吸气,两手成荷叶掌前推发劲时要呼气,这是“蓄吸发呼”的配合;健身气功?八段锦中“五劳七伤向后瞧”动作,“向后瞧”颈部肌肉拧紧时要吸气,“向前看”颈部肌肉放松时要呼气,这是“紧吸松呼”的配合。实质上,呼吸与动作配合的规律是一致的,总起来说就是“开吸合呼”。如“鸟飞”动作“展翅”时胸部要展开吸气,下落“合翅”时胸部要合拢呼气。当然,呼吸和动作的熟练配合要有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如何才能达到呢?要从自然呼吸与动作配合做起。自然呼吸是我们每个人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的呼吸方式,在自然呼吸时慢慢把动作和呼吸结合在一起,跟着动作变化而自然的呼吸。当自然呼吸与动作熟练配合时,呼吸就会慢慢变得深、细、匀、长,这时还可以起到收摄心神的作用,为学练第三步曲做好准备。如果违背了呼吸与动作配合的自然规律,进行不切实际的配合追求,就会使得呼吸不调、动作僵滞,甚至出现憋气等现象,反而没有了效果。(三)学练第三步曲——形+息+心如果以练习方法中完整练习法和分解练习法加以区分,那第一、二步曲可以说是分解练习,第三步曲才是真正的完整练习法。循序渐进这个原则是符合认识论规律的,也是学练好健身气功的重要原则。从这个原则出发,第一、二步曲是第三步曲的前提和基础,第三步曲是前两步曲的目标与追求。因为只有“形体活动、呼吸吐纳和心理调节相结合”,才能真正体现出健身气功的本质特征,才能进入健身气功锻炼那种身心合一的境界,才能获得健身气功锻炼应有的效果。无论是“形”,还是“息”,还是“形+息”,都是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可无形无相的“心理调节”到底是怎么回事,第三步曲应该怎么弹,是需要我们首先弄清楚“心理的实质及其包括的内容”以及意识本质的。人的心理是什么?国际心理学联盟副主席张厚粲在《中国心理学现状与发展前景》一文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了解释。她阐释人的心理“第一,它是脑的机能。没有脑子不行。第二,是现实的反映。它能反映外界的现实。但是还得加上第三条,就是人的反映不是消极被动的,是积极主动的,能够自觉进行的。人不仅认识现实,还要改造现实,心理学要达到高度发展水平,就必须研究这些问题。”概而言之张厚粲关于心理实质的三条说明,那就是“‘心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辩证唯物主义意识本质理论指出,“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过程,是对外界输入的信息不断加工制作的过程。”把“心理的实质”与“意识的本质”相联系,不难看出两者内涵的一致性。根据意识“包含着知、情、意三者的统一”的论断,可以认为健身气功“心理调节” 的内容有“知、情、意”三个方面。“知”是有关“形体活动和呼吸吐纳”的理论知识,以及如何增进健康、产生健康效应的机理等理论知识。例如,形体活动时运动的关节、肌肉、路线和方法,呼吸吐纳的方法及其如何与形体活动协调配合等。“情”是指情感、情绪。健身气功锻炼时,练功者要进入良性的情感状态,并根据不同的动作设计进入不同的情绪状态。譬如,健身气功?五禽戏要求锻炼时要进入“五禽意境”,演虎象虎,演熊象熊,做到形神合一。“意”指意志,“是指人类追求某种目的和理想时表现出来的自我克制、毅力、信心和顽强不屈等精神状态。”了解了“心理”的本质及其包含的内容,再来阐释第三步曲的含义,就是在较为熟练地掌握了形体动作及呼吸与动作配合之后,结合不同功法特点和具体动作要求,利用大脑的机能充分发挥“想象力”,进入相应的意境要求,并逐步达到三调合一的身心境界。三、学练“三步曲”补充说明有两点需要补充说明。第一点是提出学练“三步曲”的目的,不仅是为初学者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更为重要的是要告诉初学者一定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学练原则,并要时刻把握“形体活动、呼吸吐纳和心理调节相结合”的健身气功本质特征。千万不要在没有熟练掌握动作与呼吸的时候,就开始“想象、贯注意念”,甚至是“胡思乱想”,这是学练过程中的“冒进主义”,对学练者有百害而无一益。第二点是三步曲之间没有绝对的界线划分,也并非学练完三步曲就可以终结健身气功的实践认识过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论原理,同样适用于健身气功的学练过程。俗话说“艺无止境”, 学练健身气功永远是个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的过程。学练过程中,我们只有根据不同时期的认识和实践水平,不断改进完善“形”“形+息”“形+息+心”的境界,才能逐步提高功力水平,获得最大效益的健身效果和更加和谐的心身技能。(王言群)
(转)中脉开通后的十二种境像
1 眼睛清澈明亮,眼神坚定有力,目光像能够穿透人体,物体一样。道家所谓“ 碧眼方瞳是神仙”,指的就是这种修炼者中脉打通后百脉皆通时出现的境像。
2 体内产生所谓的“内华”如同春回大地,冰雪消融,温暖四肢百骸。正是“苦尽甘来,其乐无穷”。
3 深层潜能被开发,天魂显现,可真正“沟通宇宙资讯,能量与体内气机交融,从而自然转化自成为自身所需的能量物质,感应元气,元光,母音” 。
4 身安神安,对事物反应异常灵敏,心灵精神进入空明清醒境界, 进入心如明镜,纤尘不染的境界。
5 心灵深处自然产生出一股强大的内在吸引力,使心不外弛,神气内敛, 身心自然离相离欲,虚空静定,无为而为,妙用无穷。
6 静坐时,体内产生一种向上的引力(如同有一无形绳索将身体向上牵引),自发的将头顶,身体拉直,调正,自发无为的调整身心境界。
7 腹腔自动向脊背收缩,出现前腔紧贴后背现象,玄关自发产生一种聚散开合的虚灵神性。
8 内在气机绵绵,自运不息,消化吸收功能异常强健,排泄系统异常通畅。放屁极大,小便无一点臊臭味。群阴消尽,通体纯阳。
9 能够舍弃“我执”,“法执”,进入自然无为,灵感境界。终曰心旷神怡, 神清气爽,体内散发着清幽淡雅的芳香。
10 气质超凡脱俗,光彩照人,出现精足不思淫,气足不思食,神足不思眠的“三不思”超然境界。
11 给人治病手到病除,人至病愈。治愈率非常高,能够标本同治,治愈后不易复发,甚至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动作便能深深感染他人,震撼病痛者的心灵,在无意识的状态下病痛者不知不觉中,心思豁然开朗,疾病顿然消失。
12 出现胎息,止息,气住,脉住的特异呼吸生理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