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2638264600 的个人博客

记录精彩的程序人生

[转] 打 通 任 督 二 脉 可防体虚

打 通 任 督 二 脉 可防体虚 《 真气运行法》

“十人九虚”,以此来形容如今运动少、整日活在空调房、夜生活频繁的都市人群,可谓相当准确。广东省中医院针灸科刘健华副教授指出,对于“虚”人来说,调理好统摄全身阴阳气血的任督二脉尤其重要,从中选取穴位用热敷、针刺、艾灸、<六字养生气功>等最能激发人体正气。此外,足阳明胃经、心包经上的若干穴位也有显著的保健和缓解疼痛之效。《六字养生气功》 [http://user.qzone.qq.com/85226086/blog/1269614998](http://user.qzone.qq.com/85226086/blog/1269614998)

  图片
人体经络动画图 1 http://user.qzone.qq.com/395799766/blog/1239715971

人体经络动画图 2 http://user.qzone.qq.com/395799766/blog/1239714897

人体经络动画图 3 http://user.qzone.qq.com/395799766/blog/1239714245
  **  “打通”任督二脉可防病**

  武侠小说常将打通任督二脉当成功力提升的一大要件,用中医理论来分析,这两条重要经脉对保健确有功效。刘健华说,任脉行走在人体腹部正中,总调全身阴气和气血。督脉穴位有28个,行走在人体背后的正中,督领全身的阳经,统摄全身阳气和真元。由此可见,任督二脉对于统摄全身的气血阴阳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刘健华说,任脉上的常用保健穴位有关元、气海,常被人提及的保健穴位“足三里”则在足阳明胃经上。日常采取揉按、热敷这些穴位,“次数越多越好”,可增强人体免疫力。

  办公室一族最适合叩打足三里。该穴位自古便负盛名,古人习惯以艾灸此穴来防胃病、呕吐、腹泻、痢疾、便秘等消化系统疾病以及癫狂等神志病。刘建华解释,足三里在小腿外侧,约在外膝眼下三寸,小腿骨外一横指,按压起来有酸胀感,但不会发麻。《六字养生气功》 http://user.qzone.qq.com/85226086/blog/1269614998 是首选。

  **  犯头晕头疼不妨捏捏“后脑勺”**

  随着现代人因生活方式改变,坐的时间越来越久,颈椎、腰椎等脊柱病变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刘健华推荐,此类患者的穴位保健应选风池、风府、肾俞、命门四穴,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疼痛。

  颈椎患者最适合按压风池和风府穴。这两穴都在脑后,具体来说,风府穴的位置为“后发际正中直上一寸”。风池穴的定位为“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穴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简单来说,就是在风府穴的两侧。除了可缓解颈椎病引起的头晕头疼,刺激风池穴还能起到醒神、提神的作用。

  在腰椎上的肾俞穴是膀胱经上的要穴,为“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一点五寸”,要找准此穴得花些工夫。刘健华说,我们日常系腰带的位置,即腰侧两处凸起是髂嵴,它与腰部正中凸起的骨头即第四腰椎棘突相平。找到第四腰椎棘突后,向上数两个,即为第二腰椎棘突。肾俞穴在其左右一点五寸。

  找到肾俞穴,命门穴也便迎刃而解。该穴在第二腰椎棘突下方与第三腰椎棘突之间的凹陷处,属于督脉。武侠小说中常有“击中命门,冲击脊椎破气机,致敌截瘫”的描述,不无几分道理。肾俞穴、命门穴可缓解腰椎疼痛,除了按压外,更适合热敷。

  此外,办公室一族中,阳虚、气虚等元气虚损者不在少数,因此,特别适合热敷或艾灸关元、气海两穴。这两穴对于容易疲劳、腰膝酸软、有尿频、尿痛等泌尿系统症状者效果较好,月经不调、遗精等妇科、男科病也可将其作为辅助的保健穴位。关元穴的位置在“脐下三寸”,气海则在“脐下一寸”。
《六字养生气功》 http://user.qzone.qq.com/85226086/blog/1269614998 是首选方法简单易行且功效明显  
  ******************************************************************

   **如何打通任督二脉
**
  任督二脉是气之根本,所谓打通,其实是回归根本,人刚出生时是通的,但随后的生活违背了自然规律,造成气不能贯通二脉,只好通过修练来达到贯通的目的.

   如何打通任督两脉

**<**真气运行法>是一种静功自我导引法,主要通过凝神调息,培植真气,以贯通经络,调理阴阳气血,而达防病治病、延年益寿之效。本功法由近人李少波根据《黄帝内经》理论,并采纳了“小周天功法”等古代气功养生治病经验,结合自身实践体验整理而成。操练不难,只要按要求练习,不会出偏差。操练步骤井然,各有反应或效果可证,治疗范围亦较广泛。
先养后练,将<**六字养气功>和<**真气运行法>配合起来。

  基 本 内 容

  一、练功姿式

  以平坐式为主,凳椅面上可加软垫,要求凳椅坐面与小腿等高;臀部的 1/2~1/3 坐于凳面,两足平行,足底着地,并与小腿垂直,小腿与大腿垂直,大腿与上身垂直;两膝间距两拳宽,两手掌自然覆置大腿上,两肩松垂,含胸拔背,头顶如悬,下颌微收,舌抵上腭,口目轻闭,两眼内视,耳听呼吸。若惯于盘坐者,盘坐亦可。当修习纯熟后,则站、卧、坐、行皆可。

  二、呼吸与意念

  本疗法呼吸法是鼻吸鼻呼。练功初期,意念只须注意呼气,尽量做到深、长、细、匀,而吸气时则任其自然,勿须任何意念。随着练功的深入,呼吸和意念须作适当调整。

  三、收功

  每次练功结束前,先放松意念,手掌相对摩擦至热,如洗面状摩面部数周,使精神恢复常态后,慢慢起身活动即可。

  练 功 方 法

  第一步:呼气注意心窝部

  练功准备就绪,即微合双眼,先注视鼻尖片刻,接着闭目内视心窝部,耳听呼吸,勿使有声。意念随每次呼气自喉部下达心窝部,尽可能逐渐放慢、放长,每次呼气的时间,以每分钟呼 8~12 次为宜。呼气时任其自然,无念无识。练功时若有杂念,要用数息法制之:只须数呼气之数,从 1 ~ 10 ,再回头从 1 ~ 10 ,反复进行,杂念平息,即不必数息。本步练功时间每日 3 次,每次 20 分钟。尽可能固定每日练功时间,易于形成条件反射。若不能固定时间者,则每日早、中、晚 3 次不可缺。练功约 3 ? 5 日,便自觉心窝部有沉重感,至 10 日左右心窝部有温热感,即告第一步完成,为第二步奠定了基础。炼本步期间,无练功基础者,可能出现头昏,腰酸背痛,呼吸不自然,舌抵上腭不习惯等,这些是初练时的生疏现象,只要坚持按要求去练,便会逐渐纯熟,各种不自然现象渐会消失。在练本步过程中,一般脾胃虚寒、食欲欠佳、精神不振者,可渐增食欲,精神日振。

  第二步:意息相随丹田趋

  当第一步功法练至每次呼气自觉心窝部发热时,即可意息相随,于每次呼气时,以意引心窝之热气流逐渐向下延伸,一步步趋向丹田(小腹内)。但必须注意轻松自然,不可过分用意和操之过急。如此每日练功 3 次,每次半小时左右,约 10 天左

  右,即可于每次呼气时出现一股热流下达丹田的感觉。此时可出现小腹中汩汩有声,矢气增多,食欲增进,大小便异常者渐趋正常。

  第三步:调息凝神守丹田

  接上步,当每次呼气皆有热流下沉丹田,丹田温暖发热后,即把呼吸有意无意地止于丹田,即意守丹田,不必过分注意呼气。每日练功 3 次,每次 40 分钟左右。本步锻炼时间约需 40 天左右,即可感到丹田内形成一个“气团”。随着功夫的积累,气团逐渐增大,小腹充实饱满有力,有时会出现阴部作痒,会阴跳动,肾区及四肢发热等,这些现象或感觉可因人而异。一般患有失眠、阳痿、月经不调、二便异常者渐可明显好转。

  第四步:通督勿忘复勿助

  接上步,当丹田真气充实到一定的程度,即会沿脊柱上行。此时,意念须随之上行而不为别的事情分散注意力(勿忘);当其止于某处不复上行,甚或有所退下时,也不要用意向上导引(勿助)。因为上行之快慢完全取决于丹田中真气充实的程度,丹田越充实,上行的力量越大,速度越快;反之则上行中止,甚或倒退。当上行至脑后“玉枕关”,屡屡欲上难通过时,可用内视头顶法,一般即可冲过玉枕关。本步是关键的一步。每日练功次数可适当增加至 4 ? 5 次,每次需 1 小时左右。一般在一周之内,气流即可冲过“玉枕关”。这也是因人而异的,快者一下子就可通过,力量也很猛;其次者须数次;慢者需数天;个别人可因特殊情况而久久难以通过。练本步过程中,可出现项背强急,头如紧箍等情况,是冲关通督之前兆,不可疑虑放松;通关后 ( 尾闾、夹脊、玉枕 ) 自然轻松愉快。通关后呼气时热流直下丹田,吸气时热流沿脊而上过头顶至口腔,形成任督循环(即“小周天”)。至此境界,凡患有头晕、耳鸣、失眠健忘、性欲低下、月经不调、心悸气短、精神恍惚等病证者,皆可明显改善,长期坚持可望康复。无病者亦可致身轻体捷,精力充沛。

  第五步:元神蓄力育生机

  任督循环形成后,一般仍意守下丹田,同时其他经脉也可相继开通。如头顶出现动力,可改守上丹田 ( 脑中 ) ,可以灵活掌握。练功时间仍每日 3 次,每次一小时左右。此期间,会出现头皮奇痒,舌尖颤麻,全身如有电流乱窜,皮肤麻痒如有蚁爬,眉心、鼻梁紧张,环头拘紧等反应,亦因人而异,不必害怕,也不要追求,约一月后各种动象渐会自然平息。此后各种慢性病皆可明显好转或痊愈

  注 意 事 项
** 1 、 气虚者先养气后练气,将
六字养气功和**真气运行法配合起来。

   2 、练本法须在静室内,明暗强度适宜,空气流通清新,又不可直接当风。

   3、凡大饥、大饱、大怒、大惊等情志不宁时,不宜勉强练功,须待心情平静后再练。

   4 、练功时间内应昼避开一切干扰。凡天气剧变、狂风暴雨、雷电交加之时,暂勿练功。若练功中有意外干扰(如突然声响、有人急叫或闯进练功室内等),则不必惊慌,须慢慢放松意念。临时收功后再慢慢起坐应付,待恢复平静后再补练。

   5 、用本法者平时须注意清心寡欲,心平气和,劳逸适度,饮食清淡,忌食辛燥、腥、粘腻之物。

   6、用本法者,尚未通关之前,须戒绝房事,以免影响进程。通关后亦须有所节制,保持精力充沛。

本功法适用于各种慢性病症的治疗,经近年临床验证,取得一定疗效者有:慢性鼻炎、感冒、咽喉炎、支气管炎、食管炎、胃炎、溃疡病、胃下垂、肝炎、肝硬化、胆结石、结肠炎、胃肠神经官能症、肠粘连、肾炎、阳痿、早泄、遗精、月经不调、性欲低下、神经衰弱,失眠、健忘、癔病、焦虑、高血压、冠心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及某些恶性肿瘤(如肺癌)等。无病者亦可修练本法以养生保健。

  ********************************************************************************

  任脉:从下颌的承浆穴到下体的会阴学

  图:

  图片

  督脉:从口部的龈交穴到背部最下的长强穴

  图:

  图片

  **************************************************************

  小周天打通法

  1.叩首法(小周天打通法之一)

  叩首,就是磕头,是道家修身秘法之一。

  “学道本无门,叩首先有益”。但是,咱们练的叩首不是头碰地,而是头叩手背,就像是我们趴在桌上打盹时将额头压在手背上的感觉。

  然后按拜佛叩头的样子,以额头部分(鼻根至前发际线)撞击手背,幅度和力度因人而异,本着由轻而重的原则。抬头再叩时要有一个头后仰的动作,每15次为一小节。接着从鼻根到下巴轻轻“撞揉”手背,每反复10次为一小节,“撞揉”时面部始终与手背相贴进行(“撞揉”时频率要快,如震颤一般),两节为一组。如此可使任督二脉在头部顺接,为打通小周天的第一步(高血压患者暂不可练此功)。

  2.震动尾闾法(小周天打通法之二)

  先双腿盘坐。有些人说我盘不上,而咱们这个功盘不上正好!双脚微盘能交叉即可,然后用脚掌外缘骨用力站立(站的过程中膝盖不可触地),只要臀部离地10至30厘米就行。由于重力作用,臀部落地时正好使尾骨撞击地板,这个动作就完成了。这种撞击面积较大,安全无痛。为保万无一失,开始时臀部可垫棉垫,站起的幅度也宜由小到大,或面前有人帮忙拽起也可,主要目的就是要震动尾骨,使任脉会阴穴与督脉长强穴得以顺接。这是打通任督二脉的关键一步(有骨结核、骨质疏松及急性腰扭伤者,忌用此法)。

  别小看这一站一坐。这对妇科病、肛肠病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还可强壮肝肾功能,且能降压安神,治疗腰膝疼痛,只要锻炼时从容和缓,不急不躁,锻炼后都会有气力大增的感觉。

  3.壁虎爬行法(小周天打通法之三)

  我们都看过壁虎或诸如蜥蜴、鳄鱼的爬行吧,咱们这个动作就完全依照它们来进行,爬行得越像越好。但在地板上练时不用真的往前爬,如果真的向前移动了,那就必然是四肢在用力,而这个锻炼法四肢是不用力的。

  此功法主要用来打通任脉,对增强五脏功能效果卓著,尤其对肝脏有很好的养护作用,对肠胃疾病、便秘、妇科病痛经、不孕等诸症都有很好的疗效,减肥消脂的作用也非常明显。任脉乃阴经之海,总调阴经各脉,对于更年期妇女尤为重要。

  4.踏步摇头法(小周天打通法之四)

  放松仰卧于地板,两手抱于颈,好像要做仰卧起坐,头略微抬起,现在我们开始做原地踏步的动作。

  你问了,原地踏步,脚心碰不到地面呢!对,不是让你脚踏实地,而就是一种想像,你就躺在那里,脚跟贴着地板,两脚一收一伸踩着虚空,做原地踏步的动作就对了。动作不要大,同时头随着脚的伸缩而向左右摆动,收左脚时头向右摆,收右脚时头向左摆。这个动作主要是锻炼整个脊椎,也就是督脉。只要练上几下,就会让人浑身发热、气血旺盛,尤其对于肾脏有很好的强壮作用,且活血通络作用很强,可治疗虚寒症及腰腿病,对心脏及脑供血不足的人效果明显,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也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5.**《六字养生气功》 **[**http://user.qzone.qq.com/85226086/blog/1269614998**](http://user.qzone.qq.com/85226086/blog/1269614998)(小周天打通法之五)

** 六字养生气功**是首选方法简单易行且功效明显,先养气后练气。

 
  ...............怎么打通小周天呀?...................

首先,在練習小周天前,必須先清楚瞭解 「任督兩脈」,並熟記其所經過之重要穴道位置,所謂任脈就是經過舌尖,沿著天突一膻中一中脘一神闕一丹田一關元一中極一會陰等穴道;督脈就是經過會陰一尾閭一命門一夾脊一肺焦一大椎一玉枕一百匯一印堂一山根一到上牙膛等位罝,至於如何讓任督兩脈相通,必須先把舌尖,頂到上牙膛之前顎,配合「提肛」,即肛門收縮,任脈督脈即接通。

[转] 大小周天及其练法

  大小周天属于一般的内丹术功法。“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之三步功法,总称为内丹术。大小周天指的是其中一、二步功法。周天功在我国的流传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又经过历史上无数气功养生家实践、整理、提高,已经十分明确地认为:周天功就是使人体内的经气按照人体的经络路线循环、周转。小周天(炼精化气)是指内气从下丹田开始,循督脉而上,顺任脉而下,过尾闾、辘轳、玉枕三关,沟通任督二脉。心肾相交,水火既济,使经气充实起来,则可以达到祛病防病、健身益寿之目的。小周天又叫子午周天。

大周天(炼气化神)是在小周天的基础上,进一步修炼,使十二正经、奇经八脉全部畅通、调和,使神气密切相合,意气相随,内气可以通达周身,真气充盈,心宽体健。大周天又叫卯酉周天。

“子午”、“卯酉”的含义是:子为北,午为南,好比人体的前后,而人体前后的主要经脉是任脉和督脉,任脉、督脉相通为小周天;卯为东,酉为西,好比人体的左右四肢,而人体十二正经的起止点均在人的左右四肢的末端,所以说,十二正经畅通为大周天。

小周天的练习方法是:练功时采用卧式或坐式,意守丹田,自然呼吸,最好是腹式呼吸。当内气在丹田发动时,丹田部位一般会产生热气流感觉,这时用意念默默地想着它,随着它,这股热气流的感觉就会从丹田部位向下至会阴部位,再向后流经尾闾穴,循督脉向上,经夹脊(辘轳)、玉枕到百会穴;然后下行至下丹田(小腹内),如此循任督二脉经络之周天循环,就是小周天功法。

大周天是在小周天的基础上,先通过炼精化气,打通任督二脉,当内气在下丹田发动后,下丹田部位会产生一股热气流的感觉,然后这股气流会循十二正经、奇经八脉流经全身,按气机升降开合的规律在全身循环运行,这就叫做大周天法。但在大周天过程中,精气的通达路线因人而异,有沿奇经八脉走的,有沿任督二脉走的,也有沿十二正经中的某几条经脉走的,这些也可以都算作大周天。

[转]三息养生法

脉冲子“三息养生法 “三息”养生法,也称”天门呼吸,是我教练的“智能太极混元内功”系列功法中的静功。此功法由智能气功的“三心并站庄”演化而来。它简便易学,随时随地可练,是收摄心神,采气聚气,恢复体力健康大脑的好方法,真诀窍。没练过功的人可直接练,老功友练它亦可提升。其方法是:1、吸气想顶心,呼气想下田。2、练熟后,吸气想喉再想顶心,呼气想喉再想下田。

智功的三心者,指:“手心、脚心和顶心”,顶心也叫囟门、天门。三心并,即用意念引着气往下丹田聚气,当然,也可往中田或上田聚气。

 “三心并”说来简单,做起来其实很难,三心同时往一个地方并不是那么简单是事,我们练智能功者很多,真正能“得”“三心并站庄”之功者很少。说实在话,不要说能得到它,其实,能明白它的人也少之又少。

  老功友们可以想一下自己(练功10年者),到现在,你下丹田有本了没有?三心能同时聚丹田了不?不要说三心同时聚丹田,你“一个心”聚丹田了没有?比如说手心,你能够一想手心,就有“东西”往丹田去吗?如不能,那就不算。这个道理非常简单,但我们练了十几年功的人,未必都明白。再简单地说,你站了多年的庄,你找到丹田了没有?如果还没找到,那就值得你深思了。你练的是“三心并合归丹田”,那么你没找到丹田,你归什么? 其实找“混元窍”也是一样,如果你中田“没气”,就更难找,古人说:“有气则成窍,无气则渺茫”。所以我们众人还是应该“基础”点(个别上根人除外)。   

“三息”养生法,是为老功友们找“感觉”而设的“功法”,也是气功生活化的功法。比如:“饭前饭后都做三个天门呼吸”,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练三个呼吸。

 “三息”养生法,更适合社会上工作繁忙的青年学子,在岗教师、医务工作者,上班族,领导干部,高层管理,企业家。不管你有多忙,你总要呼吸吧?三个呼吸,十几秒钟,几十秒钟,你的时间再紧,如果你养成了气功意识,都可以随时练习。十几秒的时间,你能见缝插针,就会“终生受益”!

** [转] 真气运行法精粹篇1**

2009-04-09 16:28

| 1:浅谈真气运行五步功法机理来源本人在70多年的行医过程中,通过研读《黄帝内经》《道德经》《易经》等经典,并躬亲实践,逐步悟出了医源于道,医道同参,相互为用的道理,对发展中医理论体系及中医理论体系研究方向,也有一些小小的心得,不揣冒昧,提出来供大家讨论。第一,预防为主应是中医理论研究的主要方向。《内经》是祖国医学宝库中的一个绚丽的瑰宝,内容博大精深,其理论遍及天人一际、人与自然的整体观,摄生保健、抗衰延年的原则,人类盛衰寿夭的自然律及顺应自然、淳德全道能成真等方面。它是中医学体系形成时期的代表作,是“释缚脱艰,全真导气,拯黎元于仁寿,济羸劣以获安”万古不易的经典。而其中的无病先防,有病早治,则是预防医学的重要体现。如《素问·四时调神大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素问·八正神明论》:“上工救其萌芽……下工救其已成,救其已败”。有人评价这种具体的预防学思想是世界医学文献上的最早记载,在今天和将来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那么,如何无病先防,防的方法又是什么?本人通过临床实践认为,无论是未病防范于未然,还是已病救其萌芽,关键取决于人体的真气运行。《素问·评热病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灵枢·百病始生篇》:“卒然遇疾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故邪不能独伤人”。《素问遗篇·刺法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以上论述,道出了人体正邪盛衰而致病或不病的至简至易之理,《内经》所论再也明白不过了。本人所创编的真气运行五步法,其主导思想就是在于培养真气,扶正祛邪,有病治病,无病防病,抗衰延年,是《内经》预防思想的实践方法。第二,经络活动的实质应作为中医理论研究的重点课题。经络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人体生理活动、病理变化及其互相关系的学说。关于经络活动实质的研究,虽经多年的探索,都没得出定论。其实,《内经》对经络活动实质早有明确论述,只不过是缺乏实践验证方法。《内经》总结了古代圣人的实践真知,掌握了人与自然的规律性,制定了不违自然的摄生方法。《素问·上古天真论》:“恬忄詹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意思很明白,安静下来,什么也不去想,真气便从之而生,旺盛运行;内守自身,神不外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疾病就无从产生。《灵枢·刺节真邪论》:“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说的是真气是天阳、地阴化合的人体生命能量。那么,真气是怎样运行呢?《素问·离合真邪论》:“真气者,经气也”,指出真气即循环无端、周行不殆的经络之气,真气运行才是经络活动的实质。李时珍云:“内景隧道,唯返观者能照察之。”这一著名论断亦说明通过养生实践锻炼,达到“返观内照”境界后,所能体验到经络活动的情况。本人创编的真气运行五步功法,经众多人的实践,并通过多年临床验证,对经络的活动实质有了明确的认识和感知,获得了第一手资料,经络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只要进行真气运行法实践,真气运行的路线方向和动态,对经络问题的研究启发是很大的。在真气运行法实践中,任督脉一通,全身各条经络相继通畅。真气沿着经络路线,内通五脏六腑,外达四肢百骸,给机体的每个组织系统提供充分的能量,从而使新陈代谢旺盛,增强机体的生理功能,生命力日益旺盛,自然就会增进健康,预防疾病。由此而得出结论,经络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医指导临床的重要依据,而经络活动的实质则是真气及其运行。真气是人体生命的能量,经络是真气的通路,二者是互相依存的。如果忽略了真气运行,经络活动就失去了物质基础,对经络的实质也就无法认识清楚了。第三,真气运行应是中医理论研究的核心内容。亘古至今,人们为防病治病,保全自身的健康长寿而进行了不懈的努力。祖国医学经典《黄帝内经》,主要研究的就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精气神,如何合乎自然而生生不息。然而,由于《黄帝内经·素问》第七卷的失传,《内经》博大精深的真理缺乏实践方法的证实,使人难以领会其精髓,所以长期以来,人们知医者多,而知道者则鲜。是故本人经多年探索研究,以为抱神以静,虚无生气,积精全神,行气摄生,以及恬忄詹虚无,真气从之,恬忄詹无为,乃能行气等论述,都说明在静定中真气运行,才是保健摄生的至真手段。据此,提出了真气运行学说,创编了真气运行五步功法,经临床验证,科学实践,获得了理想的独特效果。该法从凝神调息入手,培养真气,贯通经络,燮理阴阳,强壮脏腑,促进人体生命活动有序化,对各种久治不愈的慢性疑难病均有显著疗效,对中医脏腑学说、经络学说、气化学说、阴阳五行学说都可得到验证,尤其能充分体现中医预防医学的实质。按《易经》理论,人16岁肾气最旺,元气鼎盛,属纯阳之体,以后内伤七情,外感六淫,劳心劳力,元气逐渐消减,每8年减一阳,至64岁,一般人先天元气即消耗殆尽,仅依* 饮食维持生命,自然易致衰老,所谓“人活七十古来稀”。真气运行五步功法主张在先天元气未消耗完之前,就抓紧锻炼,以真气运行之法培补先天,尽量减少元精元气的消耗,清心静养,旺盛真气,却老复壮。真气运行五步功法第一步功,呼气注意心窝部,以培养后天根本为主旨。注意呼气,推动心火下降,温煦脾土,五行理论谓之“火生土”。脾胃得心火温煦,自然脾胃阳气振奋,而运化功能加强。心窝部真气旺盛起来,就要充实下丹田,补充先天真气。真气运行五步功第二步功,就是于疏通任脉,使真气下沉丹田。真气随呼气沿任脉一步一步下趋丹田,脘腹之地得到真气温煦,大小肠功能加强,肠胃道得到调理,消化吸收功能更加健全,又增加了真气的来源,呈良性循环。第三步功,气沉丹田为后天充养先天,培养丹田真气,凝炼肾精化为肾气。丹田真气充实饱满,肾上腺、性腺功能得以调整加强,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病即能得到调治。第四步功,真气经过鹊桥,通过尾闾,缘督脉上行,真气通过玉忱,小周天贯通,人体食欲旺盛,精神振作,脏腑功能得到调理,健康状况大为改善,消化不良、肾虚、神经衰弱失眠、高血压等症状即可改观。待真气疏通病灶经络,排除病邪后,脏腑的器质性病患方可康复。通督后,进入第五步功,肾气不断灌溉脑髓,肾上腺和脑垂体两大腺体互相激惹,互相补益,大脑皮层本能力量加强,功夫进一步提高,达到“胎息”、虚无境界,身体的代谢机能和抗病免疫功能均得到增强,而延年益寿。经多年在国内外推广,临床观察,科学实验,证明真气运行五步功法不仅能治普通的常见病、慢性病,而且能调治一些疑难病,还能及时调理未发生的疾病隐患,防止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疗效佳,适应症多。2:真气运行学术创立者李少波的健康人生著名中医、主任医师、养生学家李少波教授所创编的真气运行五步实践,以及以该实践方法为核心而构建的真气运行学术,在国内外已广为人知。但他本人平素的饮食起居、修为方法却鲜为人知。特别是他以96岁高龄,还奔走于国内和东南亚一些国家,传播学术,培育学术接班人,更是引起了人们的敬佩和好奇!怀着同样的心情,笔者于近日拜访了李少波教授。李少波教授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思维敏捷,语言清晰,也平易近人。对他的学术,老人侃侃而谈,从上古“三圣”到诸子各家,从《黄帝内经))到《道德经》,从中医预防医学到真气运行学说,可谓如数家珍。但对他的个人修养方面的话题,老人却非常谦虚,一再说“没什么好谈的。”不过,通过交谈,笔者还是了解到了老人家的一些相关情况,现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一、恬儋无为,随遇而安。李少波教授幼年体弱多病,在祖父指导下,习练吐纳导引之术,不仅治愈了自身疾病,而且还由病而学医,由医而悟道。他一生致力于医道的探索与研究,创编了体现以“预防为主‘’的医理思想的真气运行医疗保健方法,开创了医学以真法调控的先河,亦力图以此补充《黄帝内经.素问》所遗失的第七卷“全真导气”内容。这是他唯一割舍不下的追求,锲而不舍,矢志不移。至于其他一切,他则始终遵循《道德经》“见素抱朴,少思寡欲”之训,对此看的非常平淡。无论是青年时期的飘泊生活,还是建国初期在环境艰苦的藏区工作,以至现在相对比较优裕的生活条件,他都是随遇而安。老先生认为,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注定要为社会民众做出自己的贡献,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如果一味追求个人享受,就会丧失自己的志向;淡泊方能明志,对身外的一切不要有什么奢望;认准自己所干的事业,刻苦钻研,专心致志,终究会有成就的。正因为有这样一种思想,所以他一直以来不为任何琐事所累,总是以同样的心态工作和学习。在工作单位,从来不去考虑报酬的高低,职称的晋升,住房的大小。就是到现在,他还不清楚自己每月的工资是多少;直到前几年,他才搬进了单位修建的面积稍大一点的宿舍楼,之前多少年一直住在一套不足70平方米的房屋里。 二、起居有常,养生有道。在谈到他何以健康长寿的话题时,老先生对《黄帝内经》的主旨做了诠释。他说,其实,只要“法于阴阳,和于术数”,人人都可以健康长寿。((素问’上古天真论))说:“恬儋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指出了一个明白的道理“人在清净无为的状态下,体内的真气便从之而生,并旺盛地运行;集中思想,神不外驰,则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疾病就无从生起“。《黄帝内经》以人体为中心,突出论述了“真气运行“对防病治病,健康长寿的重要作用,揭示了返朴归真、虚无生气的要诀。老先生说:“我并没有什么秘诀,只不过是按照((黄帝内经)的精神去实践而已。“解读老先生的谈话,再研究老人的平时修为,笔者以为,他的养生观体现了遵循自然规律和人体生理规律的哲学思想,反映了人与自然同一性的世界观。他说:“人应顺应自然,对应自然,达到人天合一,阴平阳秘,百病不生;偶染微恙或身体失衡,包括心理失衡,自身与自然失衡,就要调整,使各个系统保持平衡。”他自己平时就是这样去做的。比如,他的起居很有规律,在气候温暖的季节,早睡早起;在气候寒冷的季节早睡晚起。这也是符合《黄帝内经》的思想和自然规律的.早中晚都要有一次静坐,习练他创编的真气运行五步实践养生方法,以培养自身的真气。晚间子时,他从不间断“河车搬运”法锻炼,以使自己体内真气旺盛而又有规律的运行和抟聚,增强生命活力。有时也练习他所创的“捻指通经法”,据讲这种方法通过拇指分别和其他手指的捻摹,可以疏通脏腑经络。老人对大自然更是情有独钟,早年他晨起总要到树木茂密的地方习武练拳术,如今他也尽量多去和大自然亲近,吸收新鲜空气,活动肢体。老人很风趣地告诉人们,要“行立坐卧,不离这个;离了这个,就是过错。”问到“这个”是指什么,老人说:“就是时刻都不要忘了呼气意存丹田。通过注意呼气,多吸入氧气;并经常培养丹田真气,使真气旺盛地在体内运行,保持经络通畅,就会健康而不生病。”三.饮食有节。生活简朴。李少波教授在平常的生活中,保持着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观念,省吃俭用,反对浪费,富日子也当穷日子过。他经常对自己的子女说,一丝一缕、一餐一饮,都来之不易,要养成艰苦朴素的好习惯。同时,他还认为一个人的饮食,也和养生健康息息相关,暴食暴饮,挑拣食物对养生有百害而无一利。老人平时的三餐非常简单,以清淡少油腻为标准,有时一菜一汤,最多也是两菜一汤,甚至一碗汤面,一盘小菜就是一餐。用餐时,通常都是以七、八成饱为准。对于高热性脂肪的食物,非常谨慎。他常说,讲究养生的人,要慎食“天上飞的雁鸽鸠,地上跑的犬马牛,水中游的鱼鳖鳅,地里长的葱蒜韭“。他认为上述生物,是高热性的,或是刺激性的,容易使人上火,出现炎症,或者能导引人体气机紊乱,不利于人体的健康。他在平素的生活中,对自己的要求很严格,有时甚至很苛刻。88岁之前,他出门办事或办公,都是安步当车,路途稍远,也是以自行车代步。88岁之后,子女们从安全角度考虑,力劝他再不要骑自行车,这才放弃了骑车。不奢望,不追求生活享受,知足常乐,成了他生活的信条。在结束拜访时,老人语重心长地说,我自己的生活很平凡,没有什么值得宣扬的。如果要宣传的话,希望对中医的预防学说思想多做报道。他还呼吁医学界应认真研究、发掘和总结《黄帝内经》的养生学理论和方法,使之发扬光大。他说:“无病先防是《黄帝内经》的重要精神,也是中医学的核心思想之一。只有抓住这个根本问题,才不至于舍本逐末,有效地解决保健养生问题。真气运行五步实践不但可以治病,更是预防医学思想的实践方法;而且还能开发人体智慧、健身延年。若能普及推广真气运行五步实践,这对振兴祖国医学,提高民族素质将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3:真气运行法的医学理论基础吕直著名中医学家、气功养生家李少波教授创编的真气运行法是强身保健,防病治病、益寿延年的自我锻炼的良法。她之所以有好的练功效果,因为有着符合人体生理规律的功法原理,是以医学理论为指导。真法的实践验证了祖国医学的经典理论。笔者曾对《黄帝内经》有关真气的论述作过详细地探讨,其中如真气的概念、来源、作用、运行规律、对疾病的诊治及保健摄生等,真气 运行法与其一脉相承。真法理论不仅与祖国医学密切关联,现代医学对真法也有许多的指导,也进一步阐明真法的医学科学原理。下面就真法的中医学理论基础、真法防病治病机理以及真法与现代医学生理学关系作一概述:一、 五步功法的中医学理论基础五步功法总的目的是培养和蓄积真气,灌注任督,打通周天。真气即自身之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故《内经》说: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全身。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一源于先天元气,二是呼吸得来的氧气与食物化生的谷气,二者结合成为能量的来源。人身先天元气,来源于先天父母,储藏于肾。按易卦理论16岁肾气最旺,元气鼎盛,人属纯阳之气,为乾阳。以后劳心劳力,元气消减,每8年减一卦,至64岁,一般人的先天元气即消耗殆尽,人生仅依靠谷气维持生命,自然易致衰老。讲究养生的人,就主张在先天元气未消完之前,抓紧修养,一方面尽量减少元精元气的消耗、静心静养,另一方面以后天充羊先天,旺盛真气,却老复壮。古代医学充分认识这一道理,强调真气根柢于先天,充养于后天。先天之气不可复得,而后天之气可以炼养,真气运行法的功法原理即根据这一理论演化而成。1、 真气充养于后天,脾为后天之本。真法第一步下手,即在这一根本上下功夫。“呼气注意心窝部”,通过意念和呼吸作用于心窝脾胃之所,培养后天根本。心窝部之任脉巨厥穴,是心经募穴,为心之门户。意念注意呼气,引心火下泄,温煦脾土,五行理论谓之“火生土”。脾土得心火温煦,自然脾胃阳气振奋运化功能加强,谷气源源不断与天气结合,注于膻中化为宗气,故而心窝部道德感到温热饱满,这时候就是第一步功得气的反应。这就能收到效果,胃脘不适消失,食欲转佳等。2、 中丹田的真气健旺起来,就要使它去充实下丹田,补充先天之气。第二步“意息相随丹田趋”,就在于疏通任脉、真气下沉丹田。真气随呼气沿任脉一步一步下趋丹田,脘腹之地都得到真气的温煦,腹中大小肠的功能加强,活动旺盛,自我感觉就有肠鸣矢气,肠胃道得到调理;消化吸收功能更加健全,又增加了真气的来源。而且小周天中的任脉搏首先得到疏通,为周天运转打下了基础。3、 气沉丹田也即后天之气充养先天。进一步“调息凝神守丹田”,则是凝炼肾精化为肾所,培养丹田之气,为积气冲关打基础。呼气时神凝守丹,一方面使五脏精气源源流注丹田关元,又使肾中元精不断化为丹田元气,渐渐使丹田充实饱满。少腹丹田为泌尿、生殖系统之所在,丹田气旺,肾上腺、性腺功能得到调整加强,泌尿、生殖系统的常见病症即能得到调治。静候丹田气足,会阴跳动(男性或有阳物勃举之象)即是一阳来复的征兆。真气便有过下鹊桥、通过尾闾关节趋势,届此便可自然转入第四步修炼。4、 从第三步转入第四步,一般情况下只要意守一下命门,丹田热流即可一下热至腰背,这是真气通过尾闾关的征象。有前后阴漏气现象的(如遗精、阴中出气或肛门矢气不止者),应及时采用“四字诀”。气过下鹊桥、通过尾闾,真气循督脉上行,有腰脊病的患者,会有腰痠腰痛的病灶反应,不必犹豫不前,应抓紧练功,使真气顺利通过,调节治疗该处病症。真气上行至夹脊,又是一个难关,会有胸闷,背部重压之感,有心脏病、肺病疾患的,症状反应还会更大,甚至有心悸心慌症状。夹脊关在胸椎第四节处,正是支配循环、呼吸脏器的植物性神经根的所在。真气运行至此,即出现调理病例症的病灶反应。一旦真气通过夹脊关,心胸不适症状霍然而除,病症也得到很大程度的调治。再进一步上行,就遇到了玉枕关的险阻,受阻症状十分明显,颈项强直,后脑胀痛,头顶紧箍等一系列难受的反应,很是不适。这正是通关前的兆头,只要加紧练功,真气充足,就有很快通关的可能。在上述症象十分明显的情况下,可以用闭目视顶的方法稍作导引,有的人就很快过去了。通关的征象有的如一缕清泉缓缓流过;有的则是如同烟花爆炸,玉枕轰隆,等等这些都有是通关的现象,随之真气阻隔于玉枕的一切不适均即到解除,而有头皮发痒、舌关酥麻的感觉,口中津液如甘露,源源而下。津液咽下丹田,真气也就沿任督脉直落海底丹田。5、 小周天贯通,是真气充沛的体现,人体食欲旺盛,精神振作,脏腑的功能得到调整,健康状况会得到改善,一些轻浅的病症在这期间就得到调治,如消化道症状、肾虚症象、神经衰弱失眠、高血压等可心改观,但对脏腑的器质性病患却还需要待上一些时日,待真气疏通病脏经络,排除病邪,疾病方得康复。在这排病通经过程中,还会出现病灶反应;有的这种反应还特别严重。尽管是这样,认识病灶反应的规律不急不惧,专心练功,病症完全调治痊愈,这是有诸多病例总结报导证实了的。待到身体各方面的病状都得到调治,十二经络经脉都比较畅通,全身反应才会逐渐平稳下来,以致功夫的进一步提高,达到胎息、虚无境界。病症未治愈,体内真邪相攻现象未消除,病灶反应就不会平息,一时半截也形不成胎息、更无虚无、光明的感受。所以,功中出现胎息、虚无、光明现象是身体康复基础上功境的提高,这种境界不可追求,而是自然而然呈现的。4:真气运行法与道家内炼养生吕直道家养身,名目繁多,如行气、调气、服气、食气、炼气、胎息、存想、返观、内视、守一、导引、内丹等。内丹术是道家炼养法术中具有代表性的能达到最高层次的功夫。真气运行法具有内丹术的实质。道家内丹术从炼己入手,通过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达到炼需合道,也即“与道合真”、“返朴归真”的境界,实现“长生久视”。这种长生久视,并不是肉体上的长生不死,但可获得健康长寿,精神境界的永存。真气运行法则以五步功法完成炼精化气和炼气化神的小周天和大周天功夫,在第五步功“元神蓄力育生机”中又有炼神还虚的四个不同阶段,以坚持不懈的持久锻炼达到炼虚合道的目的。下面以内丹术的全过程与真气运行法相结合作一概述:一、 炼已筑基炼已即是集中注意、排除杂念,实际上是修心炼性的方法。具体做法是结合意守下丹田,也就是“凝神入气穴”;也可以数息随息,以一念代万念,还有运用掐指念字、存想外景等作为排除杂念的措施。张伯端《金丹四百字·序》中强调用“含眼光、凝耳韵、调鼻息,缄舌气”即“和合四象”的方法,达到排除杂念,栓心猿、锁意马的目的。 真气运行法的五步功法也始终贯穿了炼己的功夫,如第一步“呼气注意心窝部”,注意呼气、意守中丹田,用凝神调息的方法使练功者心不二用,专注于功法的锻炼,达到炼已收心的目的。如杂念起时,还可以用数息(数呼气的次数),从一到十,反复进行。第三步“意息相随丹田趋”,仍是专意于心窝的热流随着每一次呼气下沉丹田。到第三步“调息凝神守丹田”,则更强调凝神气穴。真气运行法第一步的功法要领都以一定的方法拴心于一处,不使散乱,以增强练功效果。从“有为法”下手,是真气运行法炼已的特色。至于筑基,是指理虚补漏。年老体衰或是病痛缠身之人,皆因元气泄漏,真气亏乏,人体正气虚衰。内丹术强调要用一些方法手段,首先要将破漏亏虚的身体修复,而后求得祛病延年,长生久视。内丹术认为小周天的修炼过程,属于筑基的功夫,所谓“百日筑基”。这一阶段中,既要依法精勤练功,以修破体,否则于练功进程不无影响。二、 炼精化气内丹术炼已达到心念逐渐能够平静下来的功夫后,炼精化气过程随即开始。丹家所谓的精是指先天之元精,气也指先天之元气,也即真气。这一段功夫又可分为以下三个步骤:1. 调药:丹经说:“大药三品,神气与精。”调药即调理精气神。古人主要用“凝神入气穴”的方法,凝神是在排除杂念的基础上,意守下丹田,与内视相结合,以神意(火)冶炼元精(药),促使丹田气聚旺盛。张伯端《悟真篇》“漫守药炉看火候,但安神息任天然”“劝君穷守生身处,返本还经是药王”,即是对调药的阐述。2. 产药:通过以上锻炼,精气渐渐旺盛,于是便有“小药”,即“真种子”产生。当练功者感觉到“景象”开始发生之际,即为“药产”,产药的景象,古人描绘颇多,崔希范《入药镜》云:“先天气,后天气,得之者,常似醉”;“恍恍惚惚,杳杳冥冥,自然身心和畅,如醉如痴”。真气运行法实践者达到这一阶段时是会亲有感受的。3. 采药:小药既已产生,即须及时采取。石泰《还源篇》云:“摄来归鼎内,采取要知时”。何时采药是为及时?丹经以为“阳光二现”采药正当时,所谓“二候采牟尼”。《性命圭旨》则以为时在“心觉恍惚而阳特勃举”;即当及时采药。采取之诀,有谓“火逼金行”。火是指心,指神、也即用意;金指肾中精气,也即元阳之气,采药时加强意念,又称“聚火之法”。方法有采药四字诀“撮、抵、吸、闭”,即摄提谷道,舌抵上腭,闭目上视,鼻吸莫呼,实际上是采取以吸气为主的提肛呼吸法。这是一种用武火、进阳火的方法,促使精气逆行而上。以上调药、产药、采药三个步骤即炼精化气,冶炼元精化为元气(真气),接下来真气逆透三关,还精补脑。在真气运行法里,不仅能使后天之气下注丹田,补足先天肾气,也诱导五脏之气回归丹田关元,真气运行法比传统内丹术功法明确,功效显捷。三、 炼气化神《庄子》云:“缘督以为经,可以全形,可以养亲,可以全一,可以尽年”。炼气化神要求通过烹炼,精气通过三关,即通督脉,上达泥丸脑室。尾闾、夹脊、玉枕三处一般都不易通过,所以称之为关。而督脉为人体脊髓神经汇集之处,真气疏而通之,整体反应颇多,故而修炼起来也颇多艰难,古人谓修炼内丹术,是一个“脱胎换骨”的过程,实指通督的不易。督脉一通,任督经气环流,人之素质即可以发生很大的变化,通常所谓有着“飘然若仙”的感受。修炼真正达到这一境地,体内自然又是一派景象。张伯端《金丹四百字·序》云:“修炼至此,泥丸风生,绛宫月明,丹田火炽,谷海波澄,夹脊如睡之正甜,精神如夫妇欢合,魂魄如子母之依念,此乃真境界也,非譬喻也。”对如此景象的体验,古代丹士还有很多的描绘,如宋·邵康节《先天吟》说:“天根地窟常来往,三十六宫都是春”。宋·石泰《还源篇》云:“夫妇初欢合,年深意欲浓,洞房生瑞气,无日不春风”。宋陈抟《翠虚篇》曰:“三关往来气无穷,一道白脉朝泥丸;泥丸之上紫金霜,鼎中一块紫金团;化作玉浆流入口,香甜清爽遍舌端。吞之服之入五内,脏腑畅甚身康安”等等。炼气化神阶段的修炼,比较突出武火烹炼,强调火候的掌握。如若火候失度,也可导致失误,甚则出现危败,所以古代丹家十分强调“进火须防危”,并提出一系列“防危虑险”的要求。大致有三个方面:一是要掌握时机;子时进阳火、午时退阴符、卯酉两时宜沐浴之规定。一味进火抽添,不知沐浴温养,此致危之一也。二是要求顺其自然。烹炼中应该炼养结合,顺其自然之道,不可一味追求,若意念助动则易出偏,此易致危之二也。三要注意道德涵养,古人练功称之为修道,这不仅着意在修身固命,更有修心炼性的内涵,所谓“性命双修”,德全方能功高,否则不仅修不成道,倒反累遭魔障,致使倾败,此致危之三也。在真气运行法中,“通督毋忘复毋助”及“因势利导运周天”旨在“积气冲关”,疏通督脉,打通小周天,这实际上也是丹功的河车逆运,要求“毋忘毋助”,关键是丹田积气充旺,炼化精气,切不可人为地拔助,至于通督过程中出现的景象、反应,只要依法行事,不违反其自然规律,就都属正常,无须疑虑。一旦真气冲过玉枕,抵达百会泥丸神宫,则脑部景象、反应更为丰富,感受也各有不同,也应勿喜勿忧,顺其自然。真气运行法小周天贯通以后,继续修炼,就出现人气自然运行周天的感受,这时就可“因势利导运周天”在这一过程中。修炼者仍须因势利导,不可过分地意念导引,该沐浴停火的时候,决不可运行武火。凡是身有病疾者,都会出现“气攻病灶”,“真邪相搏”的病灶反应,并不是轻松的,有时甚至是一种痛苦的磨练。要紧守练功治病强身的信念,“不为物喜”,也“不为物忧”,坚持锻炼下去。一俟经络疏通(包括十二经络和奇经八脉),病理得到调理,则病痛霍然而解,一身轻松自如,如变了一个人似的。至此可以说祛病强身的目的基本达到。再进一步锻炼下去,体仙各种各样的反应即逐渐减少,甚至完全消失,有的仅是百脉舒畅,温温融融的“虚无”感受,练功以后自然是舒适无比,美不胜收。四、 炼神还虚、炼虚合道道爱神仙内丹学说是研究、解决人们认识、对待生死问题的学问,神仙内丹术则是解决如何认识生命并实践延长生命的法术。人喜生恶死。然而生不能永,死终难免。道家主张“与天争衡”,提出“吾命在我不在天”的响亮口号,现今的气功养生爱好者的所实践研究的内丹术就是中国道家二千年来多少学验俱富的代表人物的杰作、结晶。道家炼养思想不仅求得人体的长生,更追求精神的永存,所谓“与道合真”。内丹术的最上层境界强调炼神还虚、炼虚合道,是精神世界的追求。道爱内炼养生宗旨本“清静冲虚”、“虚无生气”。内丹术至炼神还虚,乃至炼虚合道阶段,只在虚极、静笃上下功夫。在静定之际,自有高层次的景象显露。这些景象有:一是丹田金丹闪烁。二是遍体虚无。修炼者有无人无我、一片浑沌虚无感受。三是祥光闪现。白玉蟾《玄关里秘论》云:“冥心凝神,致虚守静,则虚室生白,信乎自然也”。四是脱胎神化。张伯端《玉清金笥青华秘文金宝内炼丹诀,总论金丹之要》脱胎神化的叙述,“至于阴尽阳纯,而丹能升于泥丸,决然奋厉,真人于斯而始见矣”。炼神还虚,修炼至此,则修道者的身心皆与道合,真正达到仙人道士所追求的“与道合真”的完美境界。真气运行法的修炼,李少波将其划分为“静守胎息化虚无”、“打破虚无见光明”和“祥光深处觅真身‘等几个层次,一如内丹炼神还虚的境界。近些年来,我们亲眼所见的真气运行法的修炼者,已哟偶达到虚无、光明、甚至真身显露境界的,这也是我们认识到真气运行法和传统内丹术的理论学术和实践方法都是真实可信,言之确凿的依据。道家神仙内丹术虽被认为是玄学,其说隐晦曲折,玄之又玄,但经科学的提炼结合医学理论阐解的真气运行学说,却能被养生爱好者和科技学术界所接受。治于对有关这些现象所反映的人体科学奥秘的认识,有待将来随着真气运行理论研究的深入和真气运行实践的广泛普及。赅括传统医家、道家养生学内涵的真气运行学说必将深入人心,风靡全球,益于五洲。5:克期通督:真气运行法练功火候吕直自古以来,“至人传功不传火,从来火候少人知”今非昔比:内丹健身成果真气运行理法公开传授。真气运行法是道家内炼养生术,“克期通督”,功效显著。真气运行法锻炼一百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即能“克期通督”,说明真法简明易学,真功实效。因而深受气功爱好者、慢性病患者的喜爱。一、 自古修炼内丹术,从来火候少人知内炼养生术之所以称其为内丹术,是因为它能获得对人体犹如“灵丹妙药”般的强身治病作用的“上药三品”精气神的最大神用。练丹讲究火候,内丹术的成功与否,其关键在火候的掌握和运用。成功的内丹修炼,不仅能强身治病、益寿延寿,而且不能开发潜能。有记载内丹术祖师个个精神矍烁、长命百岁;但长期以来,“至人传功不传火,从来火候少人知”。遂使这样一个强身保健的上好功法不能为广大民众的养生保健服务。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祖国大地,民族文化遗产、气功养生瑰宝得到充分地发掘和应用。李少波教授弘法无私,将他毕生实践发掘研究的内丹健身成果真气运行理法公开传授,使广大功友得有人人共享的机遇。二、 今人实践真气功,火候妙诀众人明实践证明,学练真法是保健养生的明智选择,掌握要领,把握火候是克期通督、获得成功的至要关键;而持之以恒的实践又是巩固成效、永葆健康和青春活力的根本要诀。真法的内涵即内丹,真法具备内丹修炼每一阶段的各个要素,如练已筑基、产药烹练、采药封固、沐浴温养、结丹胎圆等,对此笔者在“真气运行法与道家内炼养生(刊于《中国气功科学》1997年第8期)一文中作了详细论述。古人云:“要知火候通玄处,须共神仙细商量”。不练内丹,未习真法,练功火候无从谈起,火候运用不是凭空臆说所能通达,必须是在练功实践中体验。所谓火候,就是调心和调息的结合运用,呼吸和意念的配合锻炼是火候应用的具体体现。真法锻炼最关键的要领就在呼吸和意气的配合运用。三、 始于有作终无为,按部就班通任督真法五步静功的锻炼通过凝神调息,培养和蓄积真气能量,打通任督,而后贯注疏通全身经络,强壮脏腑,排除病患。真法下手阶段的炼精化气是冶炼后天(天阳、地阴)之精化生后天真气能量,采用一步功“呼气注意心窝部”的“武火烹炼”,真气的化生积聚便更为快捷。一步功要一要领,多数练功实践证明,练功时间只需5—10个小时,一步功自然能成功(集体培训每天练功4、5个小时,多数初习者2、3天即有心窝部温热、饱满等感觉)。一步功注意的部位在中丹田,即心窝部(胸骨剑突下一寸半),不能过高或过低;不在体表,而在内里。实践中观察到,练成一步功,脾胃的功能加强了,纳食更有味,多年的老胃病也很快改善。练精化气,中丹田心窝部已蓄积真气,就有了疏通任脉的物质基础和力量。二步功“意息相随丹田趋”,要求使中丹田真气沿腹中线任脉下沉丹田,仍然是有为有作的武火,呼气时意念将中丹田心窝部的温热饱满感逐渐推移下丹田。但不可过急,练功中温热感渐渐下趋,便有肠鸣矢气的生理反应,这是真气温煦脘腹,促进肠腔消化吸收的蠕动功能,是发现象。真气充足、经络畅通的人很快就能气沉丹田,中丹田真气还不很充足,或经络滞塞的人,气沉丹田的进度1、2天~3、5天时间也是可能的。二步功一旦气沉丹田,丹田受到真气的冲击,会有感觉,丹田的部位也就显现出来。然而一瞬间,丹田受冲击或胀热感很快又消失了。丹田有气则开、无气则合,从中丹田沿任脉搏下趋的真气进入了下丹田,又不足以鼓荡、充实起下丹田,故丹田中的压力消失或很小,感觉自然旋即消失。但说明真气已下沉丹田,任脉已通,即可转入第三步功的锻炼。前面一二步功均是采用较为明确的注意力,配合呼气来完成的,原则上都是用的“武火”烹炼,炼精化气,是有为之法的应用。第三步功“调息凝神守丹田”,即呼气时意守下丹田。这一步原则上是有为无为结合,武火烹炼、“文火”温养相兼的方法。真气下沉丹田,但尚不够充实,丹田感觉消失,则需用武火进一步炼精化气(炼先天肾精,化为丹田真气),方法仍是呼气是意守下丹田,加强调息凝神的气化作用。下丹田的位置在脐下三寸、人里七寸,膀膀后直肠前的一个范围,是一个被称之为“气海”的空腔,而不能理解为某一个点。放松下丹田,并意守该部位,注意呼气,丹田真气就很快在此外化生、聚积。真气充实,下丹田就会逐渐饱满、温热起来。这个过程就是武火烹炼的过程。丹田真气聚积,对肠系、泌尿、生殖系疾病都有很好的自调自治作用,肠炎、泌尿系感染,前列腺炎、阳萎、朋经不调等病症会逐步得到改善。在这“一阳来复”、生机勃发的大好时机,生命本源的真阳之气萌动,性腺活跃,自然产生生理欲望,慎当清心寡欲,远离房帏,以防真阳走失,十分重要。下丹田真气进一步充实,就会自动沿任脉下沉至会阴,出现会阴酥麻、跳动。有时候丹田并不觉饱满,而是温热比较明显,甚至小腹热烫,这是火候太过的缘故,可以放松意念,呼吸入自然一些,只是意念似守非守地守着丹田,采用文火温养即可。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使丹田真气慢慢地进一步饱满起来,即能逐渐下趋会阴。温热太过,放松意守和呼吸仍不能平伏的话,可结合六字诀的“呵”字诀或“吹”字诀的锻炼,以平熄壮火。丹田饱满,真气下达会阴,经过下鹊桥、尾闾关进入督脉,这时即自然转入第四步功分阶段“通督勿忘复勿助”。腰部热胀,或两肾汤煎是真气进入督脉、直达命门的标志。进一步调息凝神,培养真气,丹田真气的力量加强,就会沿督脉一蹦一蹦地象血压计中的水银柱一样上升。这一步功夫的重点仍是守下丹田培养真气,丹田越饱满,真气通督力量越大,贯通督脉的速度就越快。功夫到家,真气充实,一股暧流会一直贯到后脑“玉枕”部,继而直上“百会”,向前到额前“印堂”再经“上鹊桥”、沿胸腹正中线任脉下达丹田。真气一旦通过后脑“玉枕关”,即为打通督脉,也叫“通关”。四步功能督过程中,有的人生理反应十分明显,应该有正确的认识,必要进应及时取得有经验的真法老师的指导,以免左右彷徨,或停滞不前。四步功通督脉也是武火烹炼,文火温养相结合的功夫过程,调息凝神守丹田进一步充实丹田真气是烹炼钢,似守非守地体会真气在督脉中上升的感受,则是在文火温养的阶段中实现。炼养结合,有为之中化无为,顺其自然,也就是勿忘勿助地达到通督目的。四步功的锻炼切忌意念导引,以防“揠苗助长”的流弊。四、 谨守虚无育元婴,无为之功自精勤静坐内炼养生,古谓“修道”。修炼有素,打通任督,古称“得道”。进一步的真法锻炼,也就是五步功的“元神蓄力育生机”、“有无相生通真路”,只要紧紧把握“以功为法,以静为务,以守为成”这十二字诀,无为而治,以德主本,功也就好练了。中医理论认为任脉为诸阴经之海,督脉为诸阳经之会,任督畅通,十二经络可以渐次畅通无阻,病患就无以容留,健康长寿就有保障。所以庄子曾说,缘督以为径、可以保身,可以养生,可以尽年。这既是先贤的实践认识,也是我们实践内丹、锻炼真气运行法的诸多同道的亲身体验。人身三宝精气神。真法能够激活精气神的无上妙用,故能有病治病、无病强身,养生保健、益寿延年的真功实效是真法锻炼者所能感受到的,毋容置疑。 |
| - |

养生之道: 上养心、中养气 、下养身。

按养生之道:上养心、中养气 、下养身、来说佛学智慧是上养心,中医气功引导是中养气,吃食物药物是下养身,现在信佛的人很多,学习佛学智慧的不多,虽然分上中下,但是要把上中下综合运用,国人才会身体强健,社会和谐。

祥子精华养生空间 http://85226086.qzone.qq.com 点击进入 受益终身

人体360软件《大爱健身法》《六字养生诀》···永久免费!

最珍贵的都是免费的--不可思议的智慧力量

本空间精华养生资料:**

**祥子《六字养生诀》新版 http://user.qzone.qq.com/85226086/blog/1269614998

柯云路《大爱健身法》** http://user.qzone.qq.com/85226086/blog/1269614478

**祥子《正确减肥之道》 http://user.qzone.qq.com/85226086/blog/1302515918


闭气攻病法 http://user.qzone.qq.com/85226086/blog/1305212290

打通任督二脉 http://user.qzone.qq.com/85226086/blog/1305469059

真气运行法 http://user.qzone.qq.com/85226086/blog/1305588176

胖补气,瘦补血作者:朱德保健医生胡维勤 http://user.qzone.qq.com/85226086/blog/1305109309

十二经脉流注时辰养生** **http://user.qzone.qq.com/85226086/blog/1262271151

饿治百病谁知晓 http://user.qzone.qq.com/85226086/blog/1305130679

体内湿气怎样祛除 http://user.qzone.qq.com/85226086/blog/1304955615

调养脾胃就是补益气血 http://user.qzone.qq.com/85226086/blog/1304985770

中医对食物的属性一览表 http://user.qzone.qq.com/85226086/blog/1305132899

巧吃大枣治百病 http://user.qzone.qq.com/85226086/blog/1305109536

山药的功效 做法 食补 http://user.qzone.qq.com/85226086/blog/1304904056

百病的克星--黑豆 http://user.qzone.qq.com/85226086/blog/1304740927

二十种五谷杂粮的药用价值 http://user.qzone.qq.com/85226086/blog/1304956338

食物相克表 http://user.qzone.qq.com/85226086/blog/1304213812

中医十大经典丛书 http://user.qzone.qq.com/85226086/blog/1305109739

五行学说- 五脏六腑 http://user.qzone.qq.com/85226086/blog/1303832557

以“五行”破解五脏六腑之疾病 http://user.qzone.qq.com/85226086/blog/1303832521

背部撞墙法 http://user.qzone.qq.com/85226086/blog/1304781869

撞丹田日记 http://user.qzone.qq.com/85226086/blog/1304738707

女人在月经期间千万不要洗头 http://user.qzone.qq.com/85226086/blog/1305131211

真正根治高度近视眼的方法 http://user.qzone.qq.com/85226086/blog/1304985861

中医与佛学的养生秘诀100条 http://user.qzone.qq.com/85226086/blog/1304093494

中医的最高境界是养生 http://user.qzone.qq.com/85226086/blog/1304985533

阴阳一调百病消 http://user.qzone.qq.com/85226086/blog/1304986921

养生就是养元气 http://user.qzone.qq.com/85226086/blog/1305587565

身体恢复阳气的秘诀 http://user.qzone.qq.com/85226086/blog/1305587688

反思现代医学病理学 http://user.qzone.qq.com/85226086/blog/1301627121

万行上师谈练精化气 http://user.qzone.qq.com/85226086/blog/1304740399

学佛人千万不要迷信 http://user.qzone.qq.com/85226086/blog/1304985451

佛学与养生 http://user.qzone.qq.com/85226086/blog/1304783122

一法打通人体全部经络 http://user.qzone.qq.com/85226086/blog/1304782744

佛菩萨为什么不以神通度众生 http://user.qzone.qq.com/85226086/blog/1304985355

慧律法师——生从何来 死往何去 http://user.qzone.qq.com/85226086/blog/1304781414

拍打传奇 http://user.qzone.qq.com/85226086/blog/1304901048

为什么不可纵欲? http://user.qzone.qq.com/85226086/blog/1304172182

消气歌大全­ http://user.qzone.qq.com/874058678/blog/1306362601

养生音乐 http://user.qzone.qq.com/85226086/blog/1305110023




**你的生命状态:“拥有者”状态,还是“存在者”状态?

http://user.qzone.qq.com/85226086/blog/1304213339

六字诀辩证施功处方:

第一节脏腑辩证http://user.qzone.qq.com/85226086/blog/1274886643

**第二节其他病症 **http://user.qzone.qq.com/85226086/blog/1274888165

《正宗马礼堂养气功》基本知识:

1 http://user.qzone.qq.com/85226086/blog/1270113578

2 http://user.qzone.qq.com/85226086/blog/1270301834



标题:[转] 打 通 任 督 二 脉 可防体虚
作者:三学一心
地址:http://bk.isseeker.com/articles/2020/11/20/16058541132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