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2638264600 的个人博客

记录精彩的程序人生

存档: 2022 年 09 月 (25)

转自:打坐入定的身体原理(只做个参考,切不可当真)

当肉体清醒活动的状态,人的身体功能是全部开启的。耳朵能听,眼睛能看,鼻子闻到味道,舌头感受刺激,皮肤触碰有感觉。 人是一架机器。当身体处于睡眠状态的时候,肉体的部分功能被抑制,暂时不活跃。结果怎样了呢?肉体获得了修复。睡了一觉,人恢复了精神,不累了。大脑怎样了呢?在睡觉的状态下,做梦了。天马行空的梦,不可解释的梦境,纷至而来。特别注意到是什么?梦境里,时间的感受和现实很不同。梦里觉得过了一生,现实中不过几秒钟。这种时间的感受差异很重要。还有一个现象是,你肯定从小到大做梦无数,注意到,在做梦里时候,梦境里很少会涉及味觉感受?我自己涉及听觉感受都很少,做梦对我来说就是在看一场电影默片。只有图像,没有声音。 打坐入定的状态,我的理解,是肉体在不睡觉的情况下,实现了睡觉状态中的效果。 功力高的人,有能力自我控制肉体机器的功能开关。我想关闭眼耳鼻舌身意,就可以关闭。粗略理解成《心经》所说“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肉体机器关闭了大部分功能后,肉体的能量分配关系,发生了变化。 我理解了为什么双盘打坐容易入定。 下半身双腿一盘,把肉体二分之一的区域锁死了。能量往哪里跑?只能往肉体上面走。上半....

说说入定住定出定

先把入定感觉讲一遍:当感觉到身体逐渐、逐渐消失;接着感到自己的呼吸逐渐由粗变细了;接下来感觉到自己的念头逐渐、逐渐减少,没有了。在这种情况下即是进入定中了。 死亡的过程和入定是一样的。 怎样出定的呢? 通常是在入定前动一个念头,告诉自己入定多久 (如要入定几个小时或几天)。那么时间一到,自然而然会出定。如果入定前,没动念头,即没把出定的时间输进去,又无外人引出,自己很难出定。有极个别的人,在入定前没有暗示自己入定的时间,他很难出定。必须要别人来帮助出定。 中国有一种弹指的方法,同修看到对方入定出不来了,就在他的耳边三弹指叫出定。后来发明了引磬,“引磬”,顾名思义,就是从深禅定中把人唤醒引出而使用的磬。 你们现在可以通过一种想象力,来想象一下入定的过程: 先想着自己的身体空掉了,接着呼吸由粗变细,渐渐没有了,念头也没有了。只有灵明的觉知存在。 出定和入定的感受恰恰相反,首先忽然感受到自己的身体渐渐存在了,再感受到自己有呼吸了,再下来就是感到有念头了,接着会分析,会判断了。当这三种现象一出现,眼睛一睁开,发现自己又存在了。 为什么有的人不知道怎么突然入定了,也不知道怎么突然出定了?这种情况....

楞严经——观音圆通法门

尔时观世音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忆念我昔无数恒河沙劫,于时有佛出现于世,名观世音。我于彼佛发菩提心。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一者,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

心经-讲解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南怀瑾老师 > 南师著作 > 定慧初修 第六章 般苦正观略讲 ---定慧初修 从普贤行入三摩地 你们在禅堂里坐着用功,依照受日本佛教观念影响的本省话,叫坐禅,即普通所谓静坐。一堂静坐,就是修一堂法,到底修个什么法???修禅定法。不然你木然不动坐着干什么?!但是,只顾坐着贪图舒服,执着清净,逃避现实,是不对的。 所以,现在告诉大家一个法门,普贤行愿品的修法。修普贤法门第一要忏悔。每堂一上座,腿子收好,身心稍稍清净一下,然后观想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同时遍满时间空间,传法师尊亦遍满十方三世,每一佛菩萨三宝面前都有我在礼拜忏悔。把忏悔的观念情感统统归纳起来,一字一字自己思维清楚,不是嘴念,而是将生命整个投入心念中:“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不是念了算数,心念随念随想,自己有哪些习气杂念?都把它投入一念的诚敬而忏悔透彻,然后观想也不观想,只是一念虔诚,一念忏净,一个法门就到底了。第二要发愿。我为大家作好四句发愿文,每一上座都须如此,由忏悔而发愿,否则难以相应:“未生善法当令生,未尽恶业今使尽"。....

七支坐法讲解 有更新!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南怀瑾老师 > 南师著作 > 定慧初修 第五章 禅观略讲 ---定慧初修 静坐姿势——七支坐法 一、静坐与七支坐法 定力的修持为成就一切事业的基础。依佛法来说,习定是内学外学的共法。修定l的工夫则须由禅定的修习中获得,而所有禅定的法门当先从静坐入门。 中国的佛、儒、道三家及印度的婆罗门、瑜伽等的静坐姿势,综合历来的相传,约有九十六种之多,其中包括各种姿势与方法。佛法通常采用的姿势为毗卢遮那佛的七支坐法为准则,又简称它为跏趺坐,俗名盘足坐法。 二、七支坐法的要点 所谓七支坐法,就是指肢体的七种要点,包括足、背脊、肩、手、头、眼、舌等七部位。 l、双足跏趺(双盘足)。如果不能双盘,便用单盘。或把左足放在右足上面,叫做如意坐。或把右足放在左足上面,叫做金刚坐。开始习坐,单盘也不可能时,也可以把两腿交叉架住。 2、背脊梁直竖。腰部自然挺立.胸部舒展,身体衰弱或有病的,初步不可太过拘泥直竖,更不可过分用力,功夫到了,自然挺直。 3、左右两手环结在丹田(小腹之下)下面,自平放于胯骨部分。两手心向上,把右手背平放在左手手心上面,两个大拇指轻轻相拄,这叫做“结....